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那雙手(王雙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那雙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親那雙手》中國當代作家王雙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那雙手

父親有一雙粗糙結實、長滿老繭的手。

孩童時,好奇心常常促使我拽過那雙手,認真地端詳研讀。只瞅見那雙手像院裡長的那顆老榆樹的皮,皺皺巴巴的,卻半天也讀不懂它的真正含義。 長大才知道,那雙手刻滿了父親的辛酸勞累,也雕足了全家的酸甜苦辣。

記憶里,父親很早就在村上的粉坊里做活,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記得那時的粉坊主要有兩項營生,一是餵了大大小小的上百頭豬,再就是人工做粉條。記得那時,常常有一架一架的黃格靈靈的粉條掛滿偌大的曬場。太陽一照,晶瑩剔透,飛流如瀑,好一道靚麗的風景!誰曾想到,這絕美的作品竟出自父親那雙粗糙的手!當小夥伴們驚嘆這奇特的風景線時,我常常昂了頭顱挺了雞胸不無自豪地炫耀:是我爸做出來的!是我爸做出來的!

粉坊里,不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活兒。父親的勤實在村上是出了名的,他深深懂得「一天之計在於晨」的哲理,總是凌晨四、五點鐘,在兒們酣眠囈語聲中,就急急起床,披星戴月地去上工。


父親穿了白白的大圍裙,把袖兒挽得高高的,就開始做活。倒缸、撈料、碾磨、沖漿、灌包、打粉、下條、出鍋,一道道緊張繁雜的工序被那雙手一一降服。晌午時節,你便會望見一架一架的黃色飛瀑掛於湛藍湛藍的天空之下,收穫的喜悅同時也掛滿了父親的臉龐。後晌上工後,父親再泡玉茭籽兒,洇紅薯片兒,備辦明日的活兒。

父親沒明沒黑地受累,身體很是消瘦,常常咳嗽得出不動氣,卻一日工也捨不得耽誤,更捨不得丟下粉坊這個營生。母親說,生產隊裡一個壯勞力一年也只能掙到三百多個工,而在粉坊里你爸能賺回四百個工哩!為的是年底不落個欠款的戶,為的是養兒育女。我這才知道,靠父親的那雙手,養育了全家七口的吃喝穿戴和我們兄妹四個的念書開銷。

孩童時期,記得糧食非常困荒,好在父親是一個調食的高手。春天,樹枝兒一發綠,父親就一眼一眼地往樹上勾,終於勾來了全家老少的希望。夏天更是覓食的好時機,父親總會弄回家一大堆一大堆大自然的食物。 記得常常看見那雙粗手擎了長長的鈎鐮伸入天空探入樹冠上,「咔嚓咔嚓」地扒下一大堆綠色的希望:楊葉兒、柳茆兒、榆錢兒,還有白白的一嘟嚕一嘟嚕的槐花。這些天然食品被父親擇洗乾淨,上籠一蒸,配上粗糧,就變成了可口的吃食。待家人吃上幾日吃膩了,父親便又來了花樣。又見他掂了個大竹籃兒,走上田邊地岸,一會兒便薅回一大籃子野菜,薺苗、苣苣菜、馬齒莧、刺勃楞,經那雙粗手加工後,墨綠墨綠的野菜就變成了石桌上的搶手貨,常常把我們一個個食得脹了個大肚,飢餓的感覺便跑到九霄雲外去了。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瓜桃李棗遍地都是,父親隔三差五總要掂回一袋瓜果之類的吃食,我們兄妹幾個就痛痛快快地吃。糧食倒是省下了,但那腸胃卻抵擋不住。先是肚裡嘰里咕嚕直叫喚,象吞進一窩鳥雀兒。再就是咚咚咚地跑向茅房「哧留哧留」地拉稀。常常因為那玩意兒來得急,「哧留」一聲拉了一褲襠。兄妹幾個就扯了公雞嗓門大咒父親,呵斥他說:「你個死爸爸在哪兒撿回來的爛東西,真是活糟賤人!」

父親抿嘴一嘻,說:「不用亂,有法哩!能讓你都一直屙?有法哩!」只見他一溜煙出去,一會兒便薅來一捆叫「濕足草」的野菜。父親把「濕足草」用沸水一過,切碎後放入調料,又掃通火爐,架起鏊子,取玉茭面、白面加水攪拌成糊狀。待火候一到,父親往凸凸的鏊肚上一擦油,舀一勺麵糊往鏊上一澆,只聽「哧啦」一聲就把鏊面澆了個嚴嚴實實,細看卻勻勻稱稱,薄如錦緞。那饞人的香味就撲鼻而來,好香好香吆!

燒好幾張,父親一一平鋪案上,攤入醇香的「濕足草」,捲成捲兒,再蘸上醋蒜,就成了香辣可口的飯食了。兄妹幾個早已等不及,一個個伸出雙手搶過這令人垂涎的「牙祭」狼吞虎咽起來。那個香勁呦,比起如今的「京醬肉絲」要美吃得多! 這種獨創小吃,父親給起了個很詼諧的美名,叫「蒜蘸蛤蟆皮」,真不知道他是咋想出來的!

說來也怪,吃過「蒜蘸蛤蟆皮」,那痢疾就止了,肚子給補了個熨熨貼貼。有了這靈丹妙藥,樹葉兒、野菜、果類我們就大膽地食,缸里的糧食竟象「聚寶盆」似的一年四季都是滿滿的。

如今想來,那個饑荒時期,其實家家都有一雙類似父親那勤勞壯實的手。不然,那一家家一窩一窩的蛤蟆老鼠似的娃崽,怎樣能夠一個個延活成人?

由於多年在粉坊泡缸里的水浸,父親那雙手的指關節終於染上風濕,一夜一夜的疼痛,五個指頭竟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伸展。看着父親那雙手,我們一個個雙眼都噙滿了淚水。爸爸呀,假如你的雙手不能動彈,咱全家該怎樣生活? 好在父親的手並無大礙,春秋依舊,冬夏輪迴,一個個把我們兄妹幾個都拉扯成人了。

父親啊,你那雙粗壯結實的手,為我們兄妹幾個付出了太多太多!將小家比大家,我們偉大的民族,不正是靠了那成千上萬無數雙勤勞的手,才逐漸擺脫飢餓貧困、逐漸豐衣足食、逐漸富裕起來的嗎?

父親啊,你那雙手分明是一架鐵犁,為全家辟拓出一條條希望的生命線!

[1]

作者簡介

王雙福,筆名太楓,山西長治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