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父親和鋤頭(張蘭洲)

父親和鋤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親和鋤頭》中國當代作家張蘭洲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父親和鋤頭

每每提及我的父親,我總是感動倍至。父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與黃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家中的那把鋤頭也順理成章地成了父親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鄉愁

父親常常告訴我:「咱莊稼人與農具更親密,猶如常年累月陪伴自己的一位知己!」

父親出生於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五日,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一!作為家中長子,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艱巨。由於家庭經濟原因,父親完小未畢業就回到家裡。在當時那年月,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只有種好地,才能多打糧食。多打了糧食,也才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這是爺爺從小就給父親灌輸的道理。在我兒時的印象中,父親總是早出晚歸肩膀上扛着他那把鋤頭勤耕早作、日暮收工,他那骨瘦的背影,早已定格成一幅唯美撼人的鄉土畫卷時時縈繞孩兒心裡!

記憶追溯到四十年前,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事,但是父親每天擔鋤頭出工收工的時間我也心知肚明。為了養家糊口,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時常聽見父親在我耳邊唸叨:「人勤地不懶!咱農民種點地打點糧食本身就不容易,種莊稼偷懶的事情咱堅決不能幹!」父親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每天早上雞鳴五更,父親就早早穿衣起床。簡單洗罷臉,便扛起鋤頭出了村子。

村外馬路上行人寥寥無幾,呼呼風聲中不時縈繞着鳥叫蟲鳴。父親扛着鋤頭邁着鏗鏘有力的步子,嘴裡還不時哼起家鄉調小曲。功夫不大,父親便來到地頭。父親站在田隴間放下肩上的鋤頭,便「唿唿喇喇」鋤了起來。每鋤一下,父親都認真仔細,生怕鋤頭刀面傷到莊稼。若是遇到茂密叢生的雜草,父親手中的鋤頭便起了勁頭,總會連根拔起,把它剔除得一乾二淨!這些成片成片的雜草酷似人嘴巴上長滿的鬍鬚,只有把它剔除乾淨,莊稼才能生成得更茁壯更旺盛!父親還說:「鋤頭是雜草的克星,凡是有雜草生長的地方,鋤頭所經之處必將其剷除乾淨!」

每年春天穀雨前後,父親和母親都會用鋤頭去北地種瓜點豆。一場綿綿春雨過後,乾渴的大地被滋潤得墒情猶佳。父親趕緊騎車去鎮種子站把豆種、棉種、西瓜種子、尖椒種子買回家,第二天早飯後,父親和母親帶上鋤頭和這些種子去北地點種。「趁着好墒情咱們抓緊點種,以免錯過最佳播種期!」父親對母親說道。

夏天裡,父親和母親總會扛上鋤頭去北地給棉花、尖椒等鬆土鋤草。鬆土猶如給土地來了一次全身的按摩,鋤草更是剷除異已排除生產障礙。鬆土鋤草無論對土地和莊稼來說,都是一件有利無害的事情!這期間,鋤頭還是功不可沒的!

秋天裡,北地的玉米又成片成片地長成。每每此時,父親和母親總會扛上鋤頭去玉米地里鋤去雜草,給玉米提供更好生存保障!父母站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風,汗水濕透衣背也洇濕鋤把。但是,父母看到成片成片的雜草躺滿腳下,臉上便不知不覺溢滿笑容……

平時遇到陰天下雨不能下地的時候,父親也沒有閒着,在家屋檐下又磨起了生鏽的鋤頭!父親常說:「有備無患!過去打仗講究備戰,如今種地也是一樣!只有提前磨好了鋤頭,到下地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勤勞善農的父親守望着腳下這片黃土地辛勤耕耘着,用手中這把鋤頭書寫着不平凡的人生春秋![1]

作者簡介

張蘭洲,筆名張思清,河南內黃人,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