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類》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1]

原文

仁於他物,不仁於人,不得為仁。不仁於他物,獨仁於人,猶若為仁。仁也者,仁乎其類者也。故仁人之於民也,可以便之,無不行也。《神農之教》②曰:「士有當年③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親耕,妻親績④,所以見致民利也。賢人之不遠海內之路,而時往來乎王公之朝,非以要⑤利也,以民為務故也。人主有能以民為務者,則天下歸之矣。王也者,非必堅甲、利兵、選卒、練士也,非必隳⑥人之城郭、殺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眾矣,而事皆不同。其當世之急、憂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注釋

①愛類:本篇是惠施流派的學說。愛類,就是同類相愛的意思。②《神農之教》:神農學派的典籍,已經失傳。③當年:就是丁年,成年。④績:輯麻,把麻搓成線。⑤要:追求。⑥隳(huī):毀。

譯文

對其他事物仁慈,對人卻不愛惜,這不是仁愛;對其他事物不愛惜,只是對人愛惜,還可以說是仁愛。仁愛的做法就是要愛惜自己的同類。所以,有仁義的人對於百姓,只要是令百姓方便的事,沒有什麼是不去做的。《神農之教》上面說:「男子在壯年的時候,如果不去進行農業生產,那麼天下就會有人因為這樣而挨飢;女子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不去織布紡線,那麼天下就會有人因為這樣受凍了。」所以神農自己親自在田地里耕種,他的妻子親自進行紡織采麻,這樣做是表示要為百姓謀取利益。賢德的人不嫌海內的道路遙遠,經常在王公的朝廷上往來,不是要索取個人的私利,是為了百姓的事務而奔走。君主中有能夠把百姓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務的話,那麼天下就將會屬於這樣的一位君主。成為天下的王者,不是一定要有堅固的盔甲、鋒利的武器、精選的將士、受過訓練的士兵,不是一定要摧毀別人的城牆、殺死別人的士兵和民眾。上一代成為天子的人很多,每個人的事跡都不相同。但他們在位的時候去完成當時社會上最急迫的要去做的事、關心百姓的利益、為百姓消除禍害這些是相同的。

原文

公輸般①為雲梯②,欲以攻宋。墨子③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④,見荊王⑤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⑥不得宋且不義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⑦不義,則曷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輸般,天下之巧工也,已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請令公輸般試攻之,臣請試守之。」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公輸般九攻之,墨子九卻之,不能入,故荊輟⑧不攻宋。故曰墨子能以術御荊、免宋之難者,此之謂也。

注釋

①公輸般:姓公輸,名般,又叫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②雲梯:一種用來登城的長梯子,詳細形制如今已經失傳。③墨子:就是墨翟,春秋戰國思想家。④郢(yǐnɡ):春秋戰國時候楚國的國都。⑤荊王:楚王,指楚惠王。⑥亡其:或者,還是。亡,無。⑦有:通「又」。⑧輟:停止,中止。

原文

公輸班製造雲梯,想要用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這件事,從魯國開始出發,撕裂了衣服裹腳,日夜不停地趕路,趕了十天十夜來到了楚國,拜見楚王說:「我是北方的一個普通人,聽說大王將要攻打宋國,真有這回事嗎?」大王說:「對。」墨子說:「是一定可以奪得宋國才去攻打它吧?或者是沒有獲勝的把握加之這又是不正義的戰爭,但還是去攻打它呢?」大王說:「如果一定拿不下宋國,而且又沒有正當的原因,那為什麼去攻打它呢?」墨子說:「十分對。我認為攻打宋國一定不可能成功。」大王說:「公輸班,是天下的巧匠,已經在為我製造攻打宋國的工具了。」墨子說:「我想請公輸班試一下攻打,我請求來進行防守。」於是公輸班就設置攻打宋國的器械,墨子設置守衛宋國的防備。公輸班進攻了九次,墨子九次把他的進攻打退,使他不能夠進入,所以楚國停止了攻打宋國的計劃。所以說,墨子能夠利用戰術方法來抵禦楚國的進攻,避免了宋國的災難,說的就是這件事。

原文

聖王通士不出於利民者無有。昔上古龍門①未開,呂梁②未發,河出孟門③,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④。禹於是疏河決江,為彭蠡⑤之障,干東土,所活者千八百國,此禹之功也。勤勞為民,無苦乎禹者矣。

注釋

①龍門:龍門山。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②呂梁:山名,在山西省的西部,黃河與汾水之間。③孟門:山名,在山西吉縣西。④鴻水:就是洪水。⑤彭蠡(lí):古澤名,在今江蘇揚州以南一帶。

譯文

聖明的帝王和通達的士人,言行沒有不是為百姓謀取利益的。古代龍門山還沒有開鑿,呂梁山還沒有開發,黃河的水從孟門山流出後,泛濫橫流,無論是丘陵、沃野、平原、高地,全都被淹沒,人們把它叫做洪水。大禹因此而去疏通河道、導引江流,建起彭蠡的堤防,使東方的地方重新變干,救活了一千八百個國家的人民,這都是大禹的功勞。為百姓勤勞工作,沒有人可以比得上大禹了。

原文

匡章①謂惠子②曰:「齊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擊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匡章曰:「公之學去爭,今又王齊王,何其到③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欲必擊其愛子之頭,石可以代之。公取之代乎,其不與?」匡章曰:「施④取代之。子頭所重也,石所輕也。擊其所輕以免其所重,豈不可哉?」惠子曰:「今可以王齊王而壽黔首⑤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愛子頭也,何為不為?」民寒則慾火,暑則欲冰,燥則欲濕,濕則欲燥。寒、暑、燥、濕相反,其於利民一也。利民豈一道哉?當其時而已矣。

注釋

①匡章:戰國時候的齊國大將。②惠子:就是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③到:同「倒」,顛倒,自相矛盾。④施:發語詞。⑤黔首:先秦時候對百姓的稱謂。

譯文

匡章對惠子說:「齊王不停地使用軍隊,沒有止境地攻擊別人,原因是什麼呢?」惠子說:「最大的原因是可以成為天下的大王,其次的原因是可以在諸侯中稱霸。」匡章說:「先生的學說是要捨棄爭鬥,但現在你又侍奉齊王為自己的大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惠子說:「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在這裡,將一定要敲碎他所愛的兒子的頭顱,但可以用石頭代替他兒子的頭顱。先生是用石頭去代替還是不用石頭去代替呢?」匡章說:「當然用石頭去代替。兒子的頭顱是貴重的東西,石頭是輕賤之物。敲擊輕賤之物來免除自己所認為貴重的東西,難道不可以嗎?」惠子說:「如今我可以幫助齊王當國君,從而使百姓的生命保住,免除了黎民的死亡,這就是用石頭代替愛子頭顱的做法,有什麼不可以做呢?」百姓在寒冷的時候就想生火,暑熱的時候就想用冰塊消暑,乾燥的時候就想可以潮濕一點,潮濕的時候就盼望乾燥。寒冷、暑熱、乾燥、潮濕的性質正好相反,但它們對人民有利的一面都相同。對人民有利的途徑難道只有一種嗎?只要當時適合百姓就已經行了。

著作簡介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2]。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3],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視頻

愛類 相關視頻

大秦王朝:呂氏春秋
呂不韋撰寫呂氏春秋,秦始皇讓李斯為其解讀

參考文獻

  1.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
  2.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3.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