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斯基摩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斯基摩人
原圖鏈接  



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Inuit),生活在北極地區,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

簡介

加拿大北部居住着因紐特人,在格陵蘭、阿拉斯加能看到他們。身材不高,寬鼻子,頭髮又黑又直,因紐特人居住得十分分散,SIBERIE和TCHOUKTCHES半島北端,只有幾千人。在加拿大,他們主要生活在Nunavut地區,人口約3萬多人。世上共有6萬多人因紐特人不喜歡人們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Eskimo),因為這種說法來自他們的敵人,印第安阿爾袞琴部落的語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而「因紐特」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人類」。 法國傳教士這樣拼寫"ESQUIMAU",陰性"ESQUIMAUDE",複數為"ESQUIMAUX"。英語則是"ESKIMO"是我們常用的形式。 他們和印第安人一樣,只是晚一些從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因紐特人主要表現出蒙古人的種族特徵。他們在海岸邊安家落戶,主要靠獵捕海生哺乳動物(主要是RHOQUE,海象,獨角鯨和各類鯨)和陸地哺乳動物為食(鴨子,加拿大馴鹿白熊麝牛極地狐北極熊)。捕獵的方法有很多種,雖然步槍取代了傳統武器,但魚叉還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工具。因紐特人也從事漁業。主要捕食海魚(鯊,鱈魚,庸魚菜,肉色像鮭魚鱒魚紅鮭魚)。一些地方化的種族也捕捉淡水魚。 捕魚活動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時候在浮冰下進行,不同的種族用不同捕魚工具,捕不同類型的魚:釣魚鈎漁網捕魚簍魚叉。因紐特人在北極地區短暫的夏天也從事採摘業,但他們的食譜中還是主要以肉食為主,這種生活環境中,他們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馴鹿生存。也是那些動物的皮毛為因紐特人提供了抵禦嚴寒的衣服。至於居住形式,傳統的是雪磚壘成的圓屋頂的房屋-雪屋。然而,雪屋這個詞不僅僅指這種雪磚房屋,而是指各種居住形式,這要依季節而變化:夏天,因紐特人住在獸皮搭成的帳篷里;冬天則住在雪屋,石頭屋或泥土塊屋子裡。遊牧生活也起源於遷移形式,後來發明了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這種工具,和海豹皮小艇、獨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縱的小船,用雙短槳划動,加上窄窄的船體,使海豹皮小艇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冰上活動起來都十分靈活。在新魁北克UNGAVA海灣那裡,海豹皮小艇最顯神通,然而,在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中,遊牧生活方式已經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營房代替了雪屋。

北極圈上的黃種人

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因紐特人(Inuit)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幾千年前,人類最後的一支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跨過白令海峽向美洲腹地進發。他們哪裡料到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和殘忍殺戮!因紐特人且戰且退,最後終於退至北極圈內,時值寒冬,印第安人以為因紐特人不久便會被凍死,便停止了追殺。誰料,因紐特人在北極奇蹟般生存了下來,他們創造了人類生存的奇蹟。儘管來自亞洲,但由於長期生活在極地環境中,因紐特人同亞洲的黃種人已經有所不同。他們身材矮小粗壯,眼睛細長,鼻子寬大,鼻尖向下彎曲,臉盤較寬,皮下脂肪很厚。粗矮的身材可以抵禦寒冷,而細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極地冰雪反射的強光對眼睛的刺激。這樣的身體特徵使他們有令人驚嘆的抵禦嚴寒的本領。但是因紐特人耐寒抗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日常所食的都是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

吃生肉的人

「因紐特」在他們的語言中是「真正的人」的意思,他們還有一個不太喜歡的名字叫「愛斯基摩人」。「愛斯基摩人」是印第安人送給他們的一個帶有嘲笑性質的名稱,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紐特人的確吃生肉,而且他們更喜歡保存了一段時間並稍腐敗的肉,因紐特傳統觀點認為將肉做熟實在是對食物的糟蹋。其實這也是對北極寒冷的一種適應,在外打獵的人是沒有希望隨處生火的。因紐特人的傳統食譜全是肉類:海洋里的魚類、海豹海象以及鯨類,陸地上的馴鹿、麝牛、北極熊以及一些小動物。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養育後代的條件也非常惡劣,為了提高嬰兒的成活率,因紐特人很早就依靠集體力量養育後代,久而久之,他們形成了大同觀點,認為孩子是大家的。因此,不管你喜歡哪家的孩子,只要你真心想領養,主家很可能就會同意你把他的孩子帶走。如果他想養孩子,就到別的家去看,喜歡哪個就領回家來。所以,因紐特孩子往往要在很多家周轉後才長大。 初冬時節,記者有幸到達美國的阿拉斯加,與那裡的愛斯基摩人進行了「親密接觸」。愛斯基摩人主要分布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以及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這個生活在地球上極寒冷地區的獨特民族,幾千年來能在氣候惡劣、環境嚴酷的條件下生存繁衍至今,的確是一大奇蹟。 阿拉斯加如今約有5、6萬愛斯基摩人,其中3萬人居住在西部沿海地區的阿基亞克。從10月上旬開始,這裡就下起大雪,一直要持續到來年的5月中旬。儘管冰天雪地,一片嚴寒景象,但愛斯基摩人是絕不向大自然低頭的。當地的部落首領邁克·威廉姆斯今年53歲,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他已經在當地連任了20年的村長,村裡有350名愛斯基摩人。威廉姆斯對記者說,以前的愛斯基摩人過着近乎原始的生活,不過,如今他們不再與世隔絕,每天了解國內和世界大事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威廉姆斯管理的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安裝了衛星電視,手機是人們出門時的聯絡工具。有的家庭還配置了上網設備,「網上衝浪」給他們冬天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也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了解外界的渠道。聯邦政府還為威廉姆斯的村子提供每年70萬美元的經費,用於教育、衛生和治安等社會福利。根據聯邦政府與當地達成的協議,威廉姆斯在1971年分到168英畝的私人土地。這片土地靠近湖泊,土質很好,種植了許多樹。我問這些土地現在價值多少?威廉姆斯說當年是3萬美元,現在至少增值了5倍!作為阿拉斯加居民,這裡的愛斯基摩人每年還能得到聯邦政府支付給他們的石油開採費。雖然衣食無憂,但打魚、狩獵和採集野生草莓依然是愛斯基摩人每年過冬面臨的三大傳統任務。他們踩着雪橇或開着滑雪機外出,在冰凍的海灣上打洞,再把捕魚器沉到海底,裡面放上一些雞肉,用來誘惑魚上鈎。除了捕魚,打獵也是愛斯基摩人的拿手好戲。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當地規定每人每年只能獵捕一隻駝鹿,不過對北美馴鹿的數量則沒有限制。威廉姆斯指着牆上的鹿角得意洋洋地對記者說,去年他一共打到1隻成年駝鹿、5隻北美馴鹿,還有一隻黑熊和棕熊,另外還有不少野兔雷鳥野鴨野鵝。村裡的男人們在外打獵,女人則大多在家裡做家務,準備食品,清洗鮮魚和剛打回來的獵物。不過,現在不少愛斯基摩婦女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她們走出家門,開始到學校、醫院或政府部門任職。 在冰雪覆蓋的阿拉斯加,狗拉雪橇是人們離不開的交通工具。愛斯基摩人每年有兩次狗拉雪橇的大型比賽,明年的第一場比賽將於1月中旬舉行,全程500公里,有20至30個組報名參加。威廉姆斯家裡養有20隻拉雪橇的狗,其中有16隻每年都要參加阿拉斯加狗拉雪橇的越野比賽。威廉姆斯每天餵它們吃鮭魚和馴鹿肉,並對它們進行訓練。加上購買設備和雪橇,飼養這些狗每年需要的開支大概在3.5萬美元左右。好在威廉姆斯還餵養了10隻「商品狗」,每隻狗平均可賣1000美元,光是領頭狗的身價就在5000美元以上。 [1]



追捕海洋巨獸

鯨魚是因紐特人生活的必需,但由於鯨魚數量不斷下降,現在各國的捕鯨活動受到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嚴格限制,每年因紐特人只獲得一定的限額,以滿足他們「傳統和生存的需要」。因紐特人使用一種木架皮舟捕獵鯨魚,這種舟只能載一個人,樣式和現代奧運會使用的單人皮划艇較相似,事實上後者就是根據前者改進來的。這種小艇機動靈活,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槳在,你隨時可以把翻了的船正過來繼續參加戰鬥。關於鯨魚,因紐特人結合《聖經》嫁接了一個故事:上帝為懲罰人類的罪惡而降下洪水,因紐特人沒有躲進諾亞方舟里,而是架着自己的皮舟隨水漂流。在他們就要餓死的時候,來了一頭弓頭鯨自願獻身為他們提供食物。因紐特人闖過難關並得以登岸,自此以後,每年春天弓頭鯨都會來到北極為因紐特人提供食物。這個故事在因紐特人中流傳甚廣,因此他們對鯨充滿了感激之情。正因為如此,因紐特人為每一頭被獵的鯨舉行儀式、祈禱,為它們的靈魂祝福。而這種對自然恩惠的感激之情常被我們這些現代人所淡漠。

參考文獻

相關視頻

最後的愛斯基摩人,常年靠狩獵為生,生活環境讓人不寒而慄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