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mallard)在北半球的俗名。

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餘個種類。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公里。

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約1千克;

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狹義的野鴨系指綠頭鴨,別名為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是開展人工馴養的主要對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野鴨 ,別稱 :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

界 : 動物界 , 門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形態特徵

狹義的野鴨是綠頭鴨,人工養殖三代以上可以食用。廣義的野鴨還包括很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水鴨是體形最小的河鴨屬鳥類之一,體長不及40厘米,僅為常見的綠頭鴨的2/3。

本物種雄雌異形異色,雄鳥頭頸部基色為栗褐色,從兩側眼周開始直到頸側分布者一條綠色的色帶,呈逗號的形狀。

與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而臉上的這個"綠色大逗號"也是辨識綠翅鴨雄鳥的重要特徵,除了大逗號,從嘴基開始有一條淡淡的白色細線延伸到眼前;

上背、肩部、兩脅遠看灰色,進看則為白色底色上密布黑色幼細橫紋;[1]

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鏡為與頭部"大逗號"相同的翠綠色,初級飛羽最外側一枚白色。

當雙翅收攏時在上體和下體之間形成一條醒目的白色橫帶,這也是鑑別本物種的重要特徵;

胸部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圓斑,尾下覆羽為奶黃色,在臀部形成一塊具有黑色絨邊的奶黃色塊,這是鑑別本物種的第三大特徵。

雌鳥為雄鳥的暗色版本,通體以褐色為基調,並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面部大逗號"、"體側白線"和"奶油屁股"這三大特徵。

但雌鳥保持了翠綠色的翼鏡,並有着非常小巧的身材,這都是本物種雌鳥的鑑別特徵。虹膜褐色;喙和足均為灰色。

雌鴨

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約1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

尾毛與家鴨相似,但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卷。

綠頭野鴨的腿腳橙黃色,爪黑。故又稱之為大紅腿鴨。

雛野鴨

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羽毛生長變化有一定規律。15日齡毛色全部變為灰白色,腹羽開始生長;

25日齡翅羽生長,側羽毛齊、展羽;30日齡翅尖已見硬毛管,腹羽長齊;40日齡羽毛長齊,翼尖長約4厘米,

45日齡尾羽羽片展開;50日齡背羽長齊,翼尖羽毛長約8厘米;

60日齡翼羽伸長到12厘米,副翼的錦羽開始生長;

70日齡主翼羽長達16厘米,錦羽長齊,開始飛翔;80日齡羽毛長齊,翼長達19厘米,具有成年鴨的形態特徵。

種群分布

中國東北、新疆、西藏、河北等地繁殖,冬時在長江流域或更南地區越冬。

生活習性

膽小喜安靜

綠頭野鴨雖帶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獸接近即發生驚叫。

成群逃避,如突然受驚,則拚命逃竄高飛。因此,野鴨飼養環境應安靜,儘量免受人、畜干擾。

遷徙性

綠頭野鴨為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冬,在中國,則常在長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區越冬;

春末經華北至我國東北,到達內蒙古、新疆以及原蘇聯等地。

群集性

喜結群活動和群棲。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棲息於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河流湖泊沼澤。秋季脫換飛羽,遷徙過程中常集結成數百以至千餘只的大群。

越冬時集結成百餘只的鴨群棲息。

視頻---野鴨媽媽從山坡上,帶小鴨鴨下水,鏡頭記錄全過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