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由國家計委批准依託於北京理工大學建設,1996年9月建成並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3月通過教育部組織的運行評估,2003年通過科技部組織的評估。是我國爆炸領域唯一的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優秀類實驗室[1]

基本情況

實驗室分校內和西山兩部分,擁有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1733台套,其中3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39台套,總價值5927萬元。實驗室1個基礎教學實驗中心和20個科研組,並有燃爆產品可靠性與失效分析中心、國家二級安全培訓中心、北理工北陽爆炸技術責任有限公司、北京煙花爆竹質量監督檢驗站4個掛靠單位。

實驗室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白以龍院士,副主任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朱建士院士和北京理工大學黃風雷教授。實驗室主任由張慶明教授擔任。

實驗室擁有2位院士、2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位「新世紀優秀人才」、1位「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學術帶頭人牽頭的教學科研研究隊伍。有專職人員80人。教授34人(其中院士2人,博導29人),副教授20人(含高工),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超過70%,4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69%。

現有碩士點13個、博士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在校研究生300多人、本科生197人、在站博士後5人。

承擔科研項目247項。其中國防「973」項目[2]3項、「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近5年,共獲國家級獎2項、部級獎20項;發表學術論文1090篇(三大檢索收錄 453篇);出版專著、教材17部;獲國家發明專利36項。

實驗室在開放交流方面,共接收訪問學者17人;發布開放基金三十多項;多層次地主辦各種類型的學術交流活動,先後主辦國際會議6次,國內學術會議11次。

實驗室已建設了一支高水平、高知名度、綜合能力強和年齡/知識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對外開放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猛發展,已取得了一批高學術水平的理論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成果,並在近年內,將會取得一批更高水平的創新性成果;「十五」 「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給實驗室今後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持,實驗室綜合實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實驗室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實力,在國內外爆炸及其安全領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實驗室正在成為我國與國外開展爆炸及安全領域學術交流的窗口和相關學科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

視頻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柔性防爆北理工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