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德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燕德妃(609年-671年7月27日),涿郡昌平縣人,中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越王李貞、江王李囂之生母。兄燕敬嗣,唐鄂鄆二州刺史、昌平郡公。

生平家世

燕德妃出身北朝傳統的軍事世家。燕氏家族祖孫三人,歷經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領兵征討,實為當時上層軍事貴族。尤其是燕德妃的祖父燕榮,北周時跟從周武帝討伐北齊,以功勳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高邑縣公隋文帝時,跟隨楊廣伐陳,捕獲蕭瓛,平定晉陵會稽,可謂戰功卓著;但燕榮為人嚴苛殘酷,多行欺壓凌虐之事,後因報復虐待元弘嗣事發,被隋文帝賜死[1] 。 燕德妃之父燕寶壽,年輕時有神童之美譽,但似受父之累,未從官途。不過燕寶壽的婚姻並未受此影響,燕氏之母是隋朝太尉觀王楊雄第三女,德高孟母,學冠曹妻[2] 。因此,燕德妃與隋朝皇室,可為表親。

燕德妃幼年時,頗有乃父之風。墓誌這樣描述她的品性:「深受雙親寵愛而幼年不好玩耍,受到良好教育而年少成就品德。體態沉靜、舉止幽閒,節操高尚、處事變通,擅長女紅,詩文俱加」。

燕氏年甫十三香名過振,武德四年李世民聘請燕氏,命召入後庭,首封貴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於貞觀元年(627年)立燕氏為賢妃[3]。同年[4],燕氏生下第八子李貞。其後又生下第十一子李囂,在貞觀六年(632年)李囂夭折。

貞觀末後十八年(644年),再次冊封德妃[5]。燕氏與唐太宗的另三位妃嬪武則天楊婕妤巢王妃楊氏俱為表親(武則天外祖父楊達為楊雄之弟)。

永徽元年唐高宗即位(650年),立燕氏為越國太妃[6] [7][8]。遵照遺命,依其兒子越王貞出外遷居藩國封地。

乾封元年,高宗皇帝和武皇后登泰山封禪,燕太妃一起擔任終獻[9][10]咸亨二年(671年),不久燕太妃逝世於鄭州(位於河南省)外鄉,同年12月27日葬於唐昭陵墓,享年六十三歲。

與武則天為遠房表親,燕氏之外祖父楊雄為武則天外祖父楊達之兄,她們有同一外曾祖父楊紹

唐太宗燕妃墓

燕妃墓,位於昭陵陵山東南方向,離主峰較近,規格頗高。墓前有石羊、石虎、石柱、碑為龜背。前墓道未清理,墓道、墓室出土有陶俑、壁畫,以及墓誌一方[11],楷書,許敬宗撰文,高正臣書,總約3400餘字,有缺字。原存於禮泉縣煙霞鄉東坪村東燕妃墓前,清末出土,後又埋沒。1964年重新出土。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

「墓葬在昭陵陪葬墓中等級很高,地下部分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組成,全長有五十多米。和別的墓子不一樣的是,墓道地面乾淨,墓壁沒有霉變,特別是墓壁上的壁畫艷麗如初,跟一個新墓子一樣」,清理小組中有人曾經參與過昭陵其它陪葬墓的發掘,驚異這個墓葬保存的狀況。

一合邊長近一米、志蓋和墓誌分別厚近二十厘米的墓志銘吸引了大家的眼光,「大唐越國故太妃燕氏墓志銘」的志蓋光亮黝黑,篆刻着主人的身份;五十行兩千四百個字的墓志銘,詳細地記述了主人的生平,用楷書書丹,字跡勻稱雋秀,筆力和雕刻的刀工里透射着盛世的氣息。這個光彩過大唐歷史的女人,新舊唐書都吝嗇地沒有給她立過傳。

燕妃墓出土了不少人物壁畫,現收藏在陝西禮泉昭陵博物館壁畫館,是研究唐朝衣冠重要資料。

舞蹈圖
捧盆女 侍圖
十二條屏(局部)
侍奉圖
樂伎圖
  1. 《隋書.七十四卷》 .國學網
  2. 《大唐越國故太妃燕氏墓志銘並序》:父寶壽,門籍高華,神標夷曠。班嗣一壑,前重賜書。楊惲長歌,聊賢趙女。寄貞心於汶上,輕善宦於浮雲。太夫人即隋太尉、觀王楊雄之第三女也。
  3. 徽號賢,即賢妃。(初唐後宮制度,一品夫人有:貴、淑、德、賢,同為正一品。)
  4. 又有一說是武德九年(626年)。
  5. 徽號德,即德妃。(初唐後宮制度,一品夫人有:貴、淑、德、賢,同為正一品。)
  6. ①太妃:即大妃,意即先帝的遺孀太夫人,也是繼位太子所承認的"長輩"。
  7. ②高宗朝,尊冊先皇後官的遺孀們,為藩國太夫人共有三位:一.紀國太妃(韋貴妃)、二.越國太妃(燕德妃)、三.趙國太妃(楊妃)。
  8. 太妃國太妃:僅有宮中地位,但毫無干涉政治和操縱朝庭的權柄。
  9. 資治通鑒記載:麟德二年,冬,十月,武皇后表稱曰:「封禪舊儀,祭皇地示氏,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禮有未發,至日,妾請帥內外命婦奠獻」。(唐高宗皇帝)詔曰:「禪社首以皇后為亞獻,越國太妃燕氏為終獻」。
  10. 舊唐書記載:事者皆趨而下。宦者執帷,皇后率六宮以升,行禮。帷帟皆以錦繡為之。百僚在位瞻望,或竊議焉。於是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之碑,各於壇所。又詔名封祀壇為舞鶴台,介丘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以紀當時所見之瑞焉。
  11. 胡文超.《昭陵文物寶鑑》:三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