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焦作雲台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台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距距離焦作市區50公里,總面積280平方千米,是一處以太行山嶽水景為特色,以峽穀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景區 。

雲台山風景區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疊彩洞獼猴谷百家岩萬善寺等主要景點,景區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雲鎖霧繞而得名。雲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雲台天瀑,在景區泉瀑峽的盡端,是中國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

雲台山風景區地質遺蹟豐富,已經發現34億年前的岩層。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台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雲台地貌」景觀[1] 。 2004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5月8日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4年1月被列入資源型城市重點旅遊區自然風光旅遊項目 。

地理環境

雲台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地處北緯35°25′19.78″, 東經113°25′10.07″。距省會鄭州西北70千米,總面積280平方千米。

歷史淵源

據神話傳說,黃帝陶正之官寧封子授黃帝御龍飛雲之術。自焚則隨路五色之煙上下升騰,其骨骸葬於「寧北山」中。此寧北山即今修武縣北雲台山。修武縣古稱為「寧」。後來,神話傳說中稱盤古山、女媧山、五行山。

東漢泛稱太行山。末代皇帝劉協禪讓帝位於魏王曹丕,封山陽公,死後葬於雲台山南麓,後人稱這裡為古漢山。魏晉時期,雲台山因「竹林七賢」在此相與友善,但古籍僅有"竹林"稱謂。東晉始稱雲台山,唐代亦稱覆釜山,金代稱雲台山,清代稱小北頂。當代稱雲台山,恢復雲台山固有稱謂。

主要景點

紅石峽

紅石峽(又名溫盤峪),位於子房湖南,全長2000米,峽谷深藏於地下68米 。由紅岩構成,屬中國丹霞地貌峽谷景觀,崖壁呈赤紅色,故稱「紅石峽」。紅石峽里分布有「白龍潭」、「黃龍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游龍潭」,構成「九龍溪」。還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雙獅汲水」、「孔雀開屏」、「棋盤山」等景觀。紅石峽南端有一狹窄的峽谷稱為「一線天」,有瀑高50餘米的白龍瀑布 。

潭瀑峽

潭瀑峽(又名小寨溝),處於雲台山北部略偏西,是子房河的一個源頭。潭瀑峽長2000米,南北走向。潭瀑峽內一條溪水叫小龍溪。主要景點有渡仙潭、情人瀑、金龍臥波、丫字瀑、清漪池、水簾洞、碧玉潭、試劍石、蝴蝶岩、龍鳳壁等,呈現出飛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觀。因潭瀑峽「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故稱「潭瀑峽」 。

泉瀑峽

泉瀑峽(又名老潭溝),全長約3000米,沿溝上行400米,是亞洲最高大瀑布——雲台天瀑,落差達314米。雲台天瀑最寬可有十多米寬的瀑面。是雲台山風景區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

子房湖

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漢代張良(字子房)在此隱居而得名,是雲台山風景區東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湖水面積0.5平方千米,全長約4000米,最深處約65多米。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2002年6月,子房湖內首次發現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與野馬、大熊貓被共同列入國家瀕危野生動物紅色名錄。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之一,最早誕生於5.5億年前。因形狀如桃花花瓣而得名,桃花水母對水環境要求極高,桃花水母的發現對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無疑是一個最有力的肯定 。

茱萸峰

茱萸峰,俗名小北頂,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隻倒扣的大鍋由而得名。海拔1297.6米,峰頂有真武大帝廟、天橋、雲梯。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隹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於此峰有感而作。峰腰有藥王洞,深30米,直徑10米,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採藥煉丹的地方,藥王洞口有古紅豆杉一株,高約20米,樹幹粗達3人合抱,枝繁葉茂,樹齡在千年左右。另有「廚灶洞」、「閻王洞」、「黃泥洞」等10餘個洞穴。2015年9月20日,玻璃棧道正式對遊客開放 。

獼猴谷

獼猴谷於1998年8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獮猴自然保護區,在景區內有數量眾多的野生獼猴群落分布,在獼猴谷有獼猴表演。太行獮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太行獮猴善於攀緣,喜歡跳躍,行動敏捷,模仿性強,在雲台山風景區群居着1000多隻太行野生獼猴。景點內有免費獮猴表演,每天6場 。

疊彩洞

疊彩洞,是以「擁有最多螺旋上升U形穿山人工隧洞的隧洞群」,於2014年9月27日被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理事會理事查民華頒發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疊彩洞是通往雲台山主峰茱萸峰的修陵公路隧洞,沿途共分布大小隧洞19個洞,純洞總長4831米,曲洞連環,首尾相連,每百米路程平均升高5米坡度,上下高差912米。最主要的是一連7條U形隧道在同一山體內,一連七次180度大轉彎,並由低到高螺旋攀升一氣爬上150米高的懸崖絕壁。疊彩洞從1965年開始規劃設計,1977年至1987年曆時10年開鑿洞而成。

萬善寺

萬善寺,座落在閻王鼻山峰下面,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相傳是朝廷為了鎮治此處帝王風脈而建,寺名也屬御賜。主持方丈為中國金剛法大師--釋海空。寺內放置的2米高銅佛(價值60萬元),系泰國華僑所贈。還有一線泉、聚寶盆、枯井、仙家洞、敬德試鞭石、望親台等景觀。

雲台山夜遊

雲台山夜遊,位於雲溪谷景點,是雲台山景區打造的大型山水實景燈光秀,運用聲、光、電、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技術,呈現的雲台山夜景,夜遊包含了夢幻溪谷、海底世界、龍飛蝶舞、竹林光影、愛情走廊、愛的吶喊等景象。雲台山夜遊全長約1200米。

百家岩

百家岩,高170米,東西橫跨1千米,是中國山水園林文化從宮廷走向民間的發祥地,漢獻帝劉協曾在此避暑納涼。魏晉時期,史稱「竹林七賢」的劉伶、向秀、山濤等七位名士曾隱居百家岩竹林20餘年,並先後結識孫登、王烈等隱士,留下了「孫登嘯台」、「王烈泉」、「劉伶醒酒台」等遺蹟。唐代詩人錢起在此懷念孫登的詩中寫道:「崖石亂流處,竹深斜照歸。主人臥巨石,自滌清暈。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主要景點有天門赤壁、二樂台、嵇康似淬劍石、劉伶醒酒台、王烈泉、孫登嘯台、漢獻帝避暑台、孝女塔等 。

青龍峽

青龍峽,長約7.5千米,總面積108平方千米,又稱「雲台山第一大峽谷」,集峰、崖、嶺、巔、台、溝、澗、川、瀑、洞等地貌於一體。主峰青龍峰海拔高達1323米。主要由青龍峽、淨影峽、影寺盆地、雙廟、獼猴谷、馬頭山和大山腦七大遊覽區組成,主要景點有望龍瀑、倒流泉、七彩潭、溶洞景觀(共有大小溶洞20餘處,主要有青龍洞、黃龍洞、兩親家洞、三官洞等)等100多處 。

峰林峽

峰林峽,由峰林地貌景觀、河湖景觀和人文景觀三大景觀資源組成,以翡翠湖為主體,融山水為一體。主要景點有小孤山、天然毛主席像、大壩、老君灘、葫蘆島、天王岩、睡美人、三潭映月等。小孤山高10餘米,長30餘米,寬10米。天然毛主席像是199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發現的純天然側面石像,高12米。峰林峽大壩建造於1971年,壩高100.5米,為中國第一高砌石拱壩。三潭映月集線瀑、簾瀑、潭水於一景。峰林峽景區內有植物1836種、陸生脊椎動物267種 。

地質地貌

雲台山風景區在元古時代是一片汪洋,隨着世紀的流逝,地殼的變動,逐漸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幾億年前造山運動時期(奧陶紀和震旦紀),地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又使山區激劇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峽谷。其後,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對岩石進行溶蝕,再加上其它風化營力的影響,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態 。

雲台山風景區處在華北陸塊新生代東亞裂谷系的華北裂谷帶與西安—鄭州—徐州近東西向裂谷轉換帶的交匯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斷裂控制,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過程中,於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岩地層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線形、環形、台階狀長崖、翁谷、深切障谷、懸溝等地形組合的「雲台」地貌,構成了區內峽谷幽深、群山聳峙、飛瀑清泉的太行景觀,對研究新構造運動和裂谷的演化具有意義 。

雲台山風景區內有形成於距今約14億至3億年間的中元古界薊縣系雲夢山組—上石炭統太原組地層,出露系統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還有典型的構造遺蹟,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雜岩構造,早元古界表殼岩的底僻穹窿構造,蓋層的超覆構造,韌性剪切帶構造,韌-脆性變形構造,脆性斷裂構造,單面山構造,以及蓋層中的垮塌構造,滑坡構造等 。

自然氣候

雲台山風景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干寒。由於北部太行山系的屏障作用,背風向陽。平原為豫北高溫少雨區。山區地形複雜,氣候隨海拔與山勢山形變化各異、差異明顯 。

地方特產

雲台山風景區地方特產有人參靈芝四大懷藥(懷山藥、懷牛膝、懷地黃、懷菊花),以及茱萸連翹天麻當歸等200多種 。另外,還有修武黑山羊、武陟油茶(秦朝稱甘繆膏湯,漢稱膏湯積殼茶)、海蟾宮松花蛋、鬧湯驢肉等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