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河文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熱河文廟承德市西大街城隍廟東。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776-1779)。落成時,乾隆帝親往祭奠。占地2.89萬平方米,仿內地規則建造,規模宏大,僅次於曲阜孔廟。現僅存部分建築,主要有廡殿、齋房、尊經閣、講堂、崇聖祠等,正門大成門門殿東西兩壁有《平定台灣告成熱河文廟碑文》、《御製十全記》、《補詠戰勝廓爾喀圖序》等石刻。大成殿曾供有清內務府撥給的珍貴文物西周銅器10件。現為承德市第八中學。  

基本情況

在清代,承德市西大街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孔廟———熱河文廟,它東鄰常王府,西接熱河道台衙門,即今承德八中校址。它的主體建築毀於文革期間,現僅存大影壁、東西配殿、崇聖祠、明倫堂、犧牲亭等建築[1]

乾隆皇帝在《熱河文廟碑記》中,記敘了文廟的興建經過。「丙申夏,駐蹕熱河避暑山莊,曹秀先以禮部尚書扈從,幾暇召見,談及時政。秀先云:臣春卿也,在職言職,以為此處宜興學校,以造就士。朕曰:愈哉,亦其時矣。於是乎有設學之旨,於是乎有加額之恩。學校既設,則文廟亟宜建。乃命相地伐棧,卜吉鳩工……」丙申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提出在承德興辦學校的是禮部尚書(相當於教育部長),而隨後下令興建文廟的則是乾隆皇帝本人。

熱河文廟占地面積167000平方米,當年用工費73229兩。它的平面布局分為3大塊,中為大成殿,左為尊經閣,右為府學。文廟的前面,是大影壁,與街市相界。影壁之北是廣場,廣場有東西牌坊各一座,東向額題「教垂萬世」、「道洽八」;西向額題「執中含和」、「參天雨地」,均為乾隆御筆。

中有欞星門,豎牌樓一座,額題「化成久道」。入欞星門即為文廟正門前院,院內遍植松、榆、桑、槐,蔭翳蔽日,院中間有泮池一處,周圍假山堆砌,內種荷花,上架石橋。穿橋而入即為文廟正門(亦稱戟門)五楹。東西壁刻有《御製平定台灣告成熱河文廟碑記》、《御製十全記》等。

正門三楹為朱戶金釘,門高丈余。門內左右兩側陳置漢白玉石鼓十具,有310字的石鼓文(不含重文),古貌岸然。左右架立儀仗畫戟各5支。出門走過水波形石階走上長方石條甬道直通御碑亭。碑亭3間,高五六丈,黃瓦飛檐,驚鳥鈴懸掛四角,風過鈴動,叮之聲不絕於耳。亭基為石灰岩基座,方約五尺,四面台階,四面通門,周圍護欄為雲雕石柱。亭內龜跌之上置巨碑一座,碑陽為滿漢文字《御製熱河文廟碑記》,碑陰為《熱河承德府紀事八韻》。沿石板甬道再進即為高7尺的月台,三面有台階可登,上置焚帛爐。

月台後長方形大石座上,重檐黃琉璃瓦正殿五楹,坐落在中軸線上[2],巍峨高聳,氣勢宏偉,即大成殿。殿中供奉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黃綾覆漫,上懸乾隆皇帝御題「廣大中和」匾額,嘉慶皇帝御書額「聖集大成」、「聖時中」。兩邊對聯為「有開必先冠古今而垂教化,無思不服合內外以振文章」。旁有四配享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以及從祀十二先哲閔子騫、丹伯牛等。

視頻

熱河文廟 相關視頻

熱河文廟戊戌年祭孔大典
承德熱河文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