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灶兒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灶兒巷
[ 原圖鏈接]

中文名: 灶兒巷

開放時間: 全天

全 長: 227.3米

典型特徵: 宋石明磚清瓦

巷 長: 227米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江西省贛州市

門票價格: 免費

灶兒巷位於贛州城區東部,是宋贛州陰街的東段,全長227米,灶兒巷西南與和平路相接,東北連六合鋪街,中通老古巷。 灶兒巷是贛州保留下來的眾多歷史文化街巷的一個典型代表,明代稱作姜家巷。清初時很多衙役住在這裡,而衙役統一穿的服裝是黑色服裝,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們叫做皂役,他們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兒巷」。後來諧音就變成了「灶兒巷」。[1]

灶兒巷概述

灶兒巷全長227.3米,巷道呈「S」型,保留在這條巷子裡的主要有店鋪、作坊、賓館、錢莊、衙署、民居等。建築風格也包括贛南客家建築、贛中天井式建築、徽州建築以及西洋式建築等流派,體現出城市建築的多元性。這是一條典型的古城街——宋石明磚清瓦壘疊起一段段逝去的滄桑歲月,飛檐、花楣、雕窗泛映着一個個殘舊的光榮夢想,鵝卵石拼成的巷路,則通過一個個「明錢」圖案,仿佛把時光截留在一個木屐踢踏作響的時代,讓上了歲數的人一走近就陡生親切與懷想。 相比於傳統的徽派建築,灶兒巷內的徽派建築更多地結合的贛南地區客家建築的特徵。 灶兒巷歷史街區保留了清代以後客家民居的完整風貌。其中有書院、賓館、店鋪、作坊、客棧、寺院、錢莊等客家古建築物。灶兒巷建築風格多樣,臨街的牌坊古樸莊重,鵝卵石路面井然光潔,風火山牆錯落有致,灰塑門樓古香古色,傳統門樓高大氣派,深宅大院氣勢非凡,這些都展現了灶兒巷誘人的風韻,灶兒巷內的徽派建築吸收了客家民居清水牆面的特點,改變了其原有的白色牆面,融入了贛南客家建築的色調中,顯得低調而不失典雅。

灶兒巷歷史

灶兒巷明代稱作姜家巷。清初時很多衙役住在這裡,而衙役身着皂色服裝,所以有人把他們叫做皂役,他們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兒巷」。後來訛稱「灶兒巷」。灶兒巷及附近的六合鋪,梁屋巷靠近貢江建春門碼頭,是古虔州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灶兒巷位於贛州城市分區中的城東商業區,毗鄰明清新興的商業街南市街,是城東進入城區最近的道路之一,其繁華程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灶兒巷變化

如今我們所見的灶兒巷,是各級政府撥專款進行過整修的,主要是把所有的電線、電話線、閉路電視線、水管、煤氣管等全部埋在地下,掃除了一些空間障礙。路面是按照贛州市傳統的歷史街區的鵝卵石路面,牆面恢復了青磚烽火馬頭牆。這兩邊還住了一些居民。 董府原是一個錢莊,裡面布局是天井式建築,是一座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前幾年,這幢建築快要倒塌時,一個董氏居民把它買下來,按照原貌加以恢復。現已把它用作餐館,做此贛南風味菜。   義興堂在古代是一個店鋪,賣煙葉、煙絲,是煙館。這幢建築原來是個商會,由於古代贛州城的建築是木製建築,經常發生火災,商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店鋪不被火災損毀,就成立了一個民間保安水務總局,相當於現代的義務消防隊。這塊匾一直保存在這裡,這個門樓是經過整修的,現已是贛州市工商聯在這裡辦公。這幢「同記莊」經營「環球洋貨」(百貨)、「零擔批發」。 位於灶兒巷的筠陽賓館,是客家民居經典之作,賓館為三進兩天井的磚木結構建築物,前後有院牆,形成完整的院落,外立面採用封火牆,內部均用木扇隔斷形成使用空間,館內18間客房門楣均刻有福、壽、祿等吉祥文字作為房號,體現了濃郁的客家親情。 筠陽賓館在古時是一個會館。會館是外地人到某座城市做生意,由於人多而專門建的一個落腳點,也是進行公眾聚會的地方。贛州古時就有很多會館,如廣東會館、福建會館、南寧會館等等。有一段歌謠描寫會館情況:「南寧會館一枝花,廣東會館賽過它,安徽會館平平過,福建會館豆腐渣」。筠陽會館是一個保存歷史最久的會館,建於清朝光緒19年,是江西高安人在贛州做生意時聚集的地方。那時,高安又叫筠陽。高安人很開放,當時這家賓館除了招待高安人外,還對外出租。

灶兒巷旅遊

灶兒巷已列為贛州旅遊景點,兩巷口築有當代書法名家李振亞、李安華父子和袁清夷、胡麗華等四人書寫的仿古牌坊門,一抹濃濃的古色韻味飄逸其間,讓人仿佛走進千年宋城的舊景中。  

相關視頻

古城街巷之冠灶兒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