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藍姬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藍姬鶲(學名:Ficedula tricolor):體長10-13厘米,是一種體型小的青石藍色鶲。雄鳥上體深灰藍色,額淡藍色,眼先和頭側黑色,尾黑色,除中央一對尾羽外,外側尾羽基部白色,兩翅暗褐色。頦、喉和上胸白色,常常形成一三角形白斑。其餘下體近白,外側基部白,胸和兩脅沾褐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腰部沾棕,尾和尾上覆羽紅棕色,兩翅棕褐色。下體棕白色,胸和兩脅較深。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多棲息於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中,棲於林下灌叢。除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和覓食。兩翼下懸,尾不停抽動。主要以葉甲、螞蟻、小蜂等昆蟲為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印度阿薩姆、中國南方、緬甸;越冬至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

遊蕩:斯里蘭卡[1]

棲息環境

夏季多棲息於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有時上到海拔4000米左右林線上面的亞高山矮曲柳和灌叢,冬季多下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林緣、溝谷和河岸灌叢與草叢中。

形態特徵

灰藍姬鶲雄鳥頭頂、前額兩側淡灰藍色、頭頂、枕、後頸、背、肩、腰以及兩翅覆羽和內側次級飛羽羽緣等上體概為深灰藍色;眼先、頰和頭側藍黑色或黑色,兩翅褐色或暗褐色,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羽緣棕色,尾上覆羽和尾黑色,除中央一對尾羽外,其餘尾羽基部達尾羽一半,概為白色。下體頦、喉和腹中部白色,頦、喉白色常 形成三角形白斑,其餘下體灰白沾棕,胸和兩脅月時綴有褐色。

雌鳥整個上體橄欖褐色或棕褐色,腰部較棕,尾上覆羽和尾棕色或紅棕色,眼圈棕黃色,眼先和頭側褐色雜棕黃色,下體棕白色,胸和兩脅較棕。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褐色或暗褐色。

生活習性

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在雲南和西藏為留鳥。除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和覓食。通常活動在林下地上,繁殖地在灌叢和草叢中鑽來鑽去,也活動和覓食在距地不高的灌木下部枝葉間,停息時喜歡將尾垂直向背部上翹和將翅膀垂下。當受到干擾時,立刻發出「踢克-踢克」的叫聲,告警叫聲為ee-tick;也作快速的ee-tick-tick-tick-tick。

主要以葉甲、螞蟻、小蜂等昆蟲為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山邊、岩坡、陡坎或岸邊洞穴中,也在樹樁、倒木或距地不高的樹幹下部洞穴和裂縫中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構成,內墊有鬚根、細草莖和羊毛等動物毛,巢外面有時還網有蛛網。巢的大小外側10.2厘米,內徑5.8厘米,高4.3厘米,深3.0厘米。每窩通常產卵4枚,有時也產3枚,卵肉紅色,微具淺紅褐色細小斑點,卵的大小為15.8-16.0毫米×12.0-12.3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雛鳥晚成性,由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2]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