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卷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卷尾
Ashy Drongo

Lip Kee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Dicrurus leucophaeus

目/科/屬  雀形/卷尾/卷尾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25-29cm/40-45g

灰卷尾,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黑色,基部有剛毛。腳黑色。

leucophaeus亞種

  • 成鳥
  1. 全身大致淺灰色,腹面色更淺。
  2. 臉頰及眼周白色,額基及頦黑色。
  3. 初級飛羽黑褐色,尾羽長而分叉深,末端寬。
  • 亞成鳥,臉頰及眼周白色範圍小且不明顯。

棲地&習性

低地平原到中、海拔闊葉林。

主食昆蟲,小脊椎動物。食用花蜜。

繁殖

喜馬拉雅山5月至6月,中國4月至6月,緬甸C區4月。3月至5月在蘇門答臘島和1月至8月。雌雄雙方共同育雛。領域性,會攻擊入侵者。築巢於樹林。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目前被視為瀕臨滅絕。

鳴聲

發出清晰、輕細「啾wee、啾wee、啾wee」音。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D. l. longicaudatus Jerdon, 1862 – Blackish Drongo – 喜馬拉雅山脈,從阿富汗東端E到不丹和中央邦的山丘; 在低海拔地區和印度半島(旁遮普,信德省和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的乾旱部分除外)南部不繁殖的地區,將其遷往斯里蘭卡
  • D. l. hopwoodi E. C. S. Baker, 1918 – 喜馬拉雅山脈(不丹的E),西南地區(從E西藏E到S廣東),N&C緬甸E到N越南;將S遷移到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孟加拉國,中國S(海南)和緬甸S,N&E泰國和S老撾。
  • D. l. nigrescens Oates, 1889 – S緬甸(Tenasserim)和馬來半島(主要山脈西部)S(包括普吉島檳城)到柔佛州;繁殖後的散種S到新加坡。
  • D. l. leucogenis (Walden, 1870) – 從遼寧南北到南北的 E&C中國(從甘肅和四川到東北)到廣東東北;遷移到南中國,老撾北部,泰國東部,柬埔寨,Tenasserim和馬來半島(西部和東部沿海平原)。
  • D. l. salangensis Reichenow, 1890 – 揚子江南中國(至閩粵邊界);將S遷移到海南,印度支那,E,C&S泰國和[[馬來半島]。
  • D. l. innexus (Swinhoe, 1870) – Chinese White-faced Drongo –海南
  • D. l. mouhoti (Walden, 1870) – C,SW和E緬甸,N&E泰國和C印度支那;遷移到緬甸南部,泰國南部和柬埔寨。
  • D. l. bondi Meyer de Schauensee, 1937 – W & E泰國柬埔寨,S老撾和S越南
  • D. l. celaenus Oberholser, 1912 – Simeulue,位於蘇門答臘西北。
  • D. l. leucophaeus Vieillot, 1817 – Sooty Drongo –爪哇巴厘島龍目島
  • D. l. whiteheadi A. J. C. Dubois, 1901 – 菲律賓西南(布桑加庫里翁巴拉望巴拉巴克)。
  • D. l. batakensis (Robinson & Kloss, 1919) – N Sumatra(亞齊巴塔克高原)。
  • D. l. phaedrus (Reichenow, 1904) – C & S 蘇門答臘。
  • D. l. siberu Chasen & Kloss, 1926 – 西伯魯特,位於蘇門答臘W 旁。
  • D. l. periophthalmicus (Salvadori, 1894) – Island White-faced Drongo – Sipura和Pagai Is,位於蘇門答臘W。
  • D. l. stigmatops (Sharpe, 1879) – Bornean Grey Drongo – 婆羅洲[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灰卷尾鳴叫(Ashy Drongo call on the tree)
灰卷尾 Ashy Drongo (Dicrurus leucophaeus)

參考文獻

  1. ashy drongo,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