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火葬是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瓮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1]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於世。

自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節約土地資源。現時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為53%,美國為26%,英國為70%,日本則超過90%。查考我國古代文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某些地區就有火葬習俗。這在《列子·湯問》、 《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記載。《墨子·節葬下》記載道:「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現代程序

火葬儀式一般在火葬場舉行,那裡包括一個或多個的火化爐或火化「Retort」。火化爐是一個工業用的火爐,它的溫度可高達870-980°C(1600-1800°F)確保能瓦解屍體。火葬場可以是的禮拜堂或殯儀館的一部分,或墳場提供的獨立設施或服務。

現代火化爐的燃料包括瓦斯和柴油。然而,煤和焦炭一直用到60年代早期。很多的火化爐都是可調校的控制系統,用來監測火化時火爐的情況。火化爐每次只准火化一具屍體,這也是很多國家的法例,包括美國。但也有因人類防疫的處理,將病死者舉行集體火葬,以避免疫病於人群間散播。

擺放屍體的地方稱為「Retort」。它們以耐火磚來抗衡熱。為了保持其抗熱的能力,這些磚一般每五年便要更換一次。現代的火化爐都由電腦控制以確保其正確和安全使用,例如火化爐的門直至火化爐抵達操作的溫度方能開啟。靈柩要儘快推進Retort,以避免火爐的熱經頂部打開的門流失。使用升高的手推車,能快速地把靈柩推進火爐,並能夠傾斜地把靈柩推進火化爐。部分火葬場容許家屬觀看這個過程。這有時是因宗教儀式而進行,例如傳統的印度教葬禮儀式。

絕大部分的火化爐都有標準大小。但一些比較大的城市會使用一些超大火化爐,這可處理重達200公斤的死者。 但是不是所有過重者都能使用這方法,有些必須轉為土葬方式。此外很多大型火葬場會另設一個小火化爐來處理年幼或夭折的兒童。

容器

一個準備火化的屍體,首先會放置在一個箱內,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紙板箱或木製棺材。而多數的棺材製造商都會提供一個專門用來火化的棺材。另外,也可選擇內置紙箱的木製外殼棺材,它看起來和一般傳統棺材一樣。葬禮後,內部的箱會從棺材取出來火化,這樣,棺材外殼便可重複使用。此外,殯儀館也有提供出租棺材服務,他們會在喪禮上用傳統的棺材,然後移到另一個箱做火化。出租式的棺材有時會被設計到有可拆卸床板和襯板,那麼每次使用只要更換它們就可以了。

在英國,屍體是不會如上文所述從棺材中移走,然後再放置在另一個箱內火化的。他們的屍體會與棺材一起火化,所以所有的英國棺材一定要用能燃燒的材料來製作。其火葬經營守則規定,靈柩一旦抵達火葬場後便不能再打開,並規定火化儀式必須與喪禮儀式同一天進行。因此,如果在英國火葬,其屍體由喪禮至火化完成前都會放在同一個棺材內。還有由於靈柩到了火葬場後不能再打開,靈柩封閉前,家屬必須把死者身上的珠寶首飾全部取走。火化程序完成後,剩下程序是通過磁場來移除剩餘的小量金屬,這些金屬埋稍後會被埋在火葬場附近的地下。

澳大利亞,死者火化的靈柩由承辦喪葬者提供。可重複使用的或紙板棺材則不多。如果考慮成本問題,他們會提供在同業里稱為「Chippie」的一種平的,粒片合板的靈柩。其把手位(如果適合)是塑料做的,也核准使用於火化爐內。棺材可以因人而異用不同的粒片合板(有些會以天鵝絨柩衣蓋上)去穩固木材。大多數為外飾的粒片合板。

火葬場的火化服務可以只是「Delivery-only」,而沒有禮拜儀式服務(儘管教堂服務可能已舉行),或先在火葬場的小禮拜堂舉行儀式。「Delivery-only」使火葬場能如期進行火化服務,並最有效地利用火化爐,而未進行火化的將屍體會先放在冷藏室過夜。因此收費較低。「Delivery-only」可被稱作行業術語,如「西方教堂服務」(west chapel service)。

處理

擺放屍體的箱會放在Retort中,然後將其放在溫度為760至1150 °C的火化爐火化。在火化過程中,屍體的大部份器官和軟組織都會因排放系統釋出的熱力和氣體而破碎和氧化。整個過程通常需時約兩個小時。

火化後所有剩下來的都是干骨頭碎片(大多是鈣磷酸鹽及次要礦物質)。這些物質相當於身體的原有質量的大約3.5%(兒童的則占2.5%,但比例會因身體結構不同而有所相差)。由於干骨頭碎片的重量非常接近骨骼的重量,所以它們會因應不同人而有所不同。研究指出,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成人(介於2至8磅,即0.9到3.6公斤)樣本的平均重量為5.3磅(約2.4公斤)。並是雙模態地分布,男性(介於4至8磅,即1.8至3.6公斤)的平均為6磅(2.7公斤);女性(介於2至6磅,即0.9至2.7公斤)的為4磅(1.8公斤)。在這些樣本里,總括所有成年骨灰樣本,超過6磅(2.7公斤)是來自男性,低於4磅(1.8公斤)則來自女性。

珠寶首飾,如手錶和戒指,通常會在火化前拆下並退回家屬。其他須拆除的非天然物件還有心臟起搏器,因為心臟起搏器可能會爆炸或損毀火化爐。在英國和其他國家,承辦喪葬者須在運送屍體到火葬場前把起搏器拆除,並簽署一份聲明,指出已拆除所有心臟起搏器。

火化完成後,骨頭碎片會從Retort掃出來,然後由操作者使用粉碎機,即骨灰研磨機(Cremulator),把其磨至沙土狀的骨灰(注意,骨灰的細密度會因骨灰研磨機的效率不同而有別,而骨碎里的識別芯片也可能在骨灰里,這取決於不同國家和設施)。骨灰研磨機通常會使用不同形式的旋轉或磨削機械裝置去以磨碎骨頭,如重金屬軸承對應於舊機型。由於火化後的骨頭碎片被磨成灰土狀,因此也就稱為「骨灰」。而英文中,一般稱骨灰為「ashe」(有灰燼之意),但專門名稱為「cremains」(是「cremated」(火化)和 「remains」(遺體)的混成詞)。但在日本和台灣,除非家屬事先請求,否則骨頭不會被磨成粉末,並由家屬自己或是喪葬業者代為去「收拾」火化後的骨灰,在台灣此過程稱為「揀骨」。

接着,骨灰會被放置在一個容器里,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紙盒,或一個花式的骨灰瓮。火葬一個不可避免後果是,還有微小的殘留骨頭碎片仍會留在火化時的容器內,並可能和隨後火化的骨灰混在一起。

並非所有火化後的剩餘物的都是骨頭,也可能始來自漏取的珠寶、本身的靈柩箱、死者的修補牙齒的材料、外科植入物,如髖關節代替物等熔化後金屬硬塊。大件物件,如鈦髖關節代替物,通常在磨碎前拆除,因為它們可能會損害研磨機。經過研磨,較小的金屬會被篩出,然後另外埋在遠離墳場的地方。

柴堆

在有些文化中,如印度教,屍體是放在火葬用的柴堆上焚燒的。柴堆會包圍着擺放死者屍體的地方。然後在柴堆點燃火,火便會焚燒了木材和其屍體。這種方法主要用在古代,例如古希臘伊利亞德(Iliad)。這種方法在使用火葬場火化爐的西方國家也不常見,因為許多國家法律都禁止。

處置方法

火化後的骨灰會放在一個長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再放進一個紙箱或絲絨袋內,又或骨灰瓮內(如果家屬已經購買了的話),然後歸還給死者近親。除了骨灰,火葬場當局會準備一張火葬的官方證明書給家屬,用來證明死者遺體已合法處置,證書必須與骨灰一同保留。

骨灰可以存放在一個骨灰瓮,或撒在一個特殊的地方,如山上,海中或地下等。其它特別的例子有通過氦氣球、煙花、獵槍子彈射出或從飛機上散落地面等,甚至將骨灰送到太空。由於骨灰的主要成分和鑽石一樣都是碳,有服務可用人造鑽石製造機將骨灰造成鑽石。此外它們也可加入瓮與水泥等組成的人工魚礁,或者混入油漆製成死者的畫像。在美國,骨灰在得到特別准許下可以撒在美國國家公園裡。另外,也可以把骨灰撒在私人地方,如果該主人同意的話。部分骨灰可能會保留在一個設計特別的紀念品小盒內,俗稱為「紀念吊墜」(Keepsake Pendant)。但最後怎麼處置都是看死者生前遺願或其宗教信仰。某些宗教允許骨灰被灑或放在家裡。一些宗教,如羅馬天主教,則堅持要把骨灰埋起。

印度教要求必須由死者的最親男性家屬,如兒子、父親、丈夫等,把骨灰浸在神聖河流恆河,最好是位於印度赫爾德瓦爾的聖城。此外該骨灰也可能埋在地下 。

在日本和台灣,火化後的骨頭碎片會還給家屬,並會在最後埋葬前的葬禮儀式中使用,大多放入佛寺、靈骨塔或墓園。一些虔誠佛教徒及佛教神職人員的遺體,火化後會遺下舍利,相傳釋迦牟尼佛圓寂後,有八國國王分取其舍利建塔供奉。

害處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火化過程對環境有顯著的影響。火葬場主要的排放物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顆粒物、汞、氟化氫(HF)、氯化氫(HCl)、非甲烷揮發性有機化合物(NMVOC)、其他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都是對人體和自然有害的。

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對POP排放目錄指南的報告指出,火葬場的污染物排放雖然占全球污染物總排放量的比重較小,但仍然具有顯著性差異。其排放的二惡英和呋喃也占了全球總排放量的0.2%。

印度宗教,如印度教和佛教,皆為崇尚火葬。因其教義將肉體視為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薄伽梵歌提到:「就像脫去舊衣服,然後穿上新的;死後靈魂離開身體,然後獲得一個新的」。因此,死去的肉體並不神聖,因為神聖的靈魂已經離開了肉體。所以在上述宗教中火葬是合乎道德的。而錫克教文化儘管崇尚火葬習俗,錫克教徒死後如果在條件不允許火葬的情況下會允許土葬。印度教和錫克教火葬後不留骨灰,印度教徒火葬後骨灰撒入恆河,錫克教徒火葬後骨灰撒入附近的河流。

法律

在美國加州,儘管法律容許把骨灰撒在大海,但是法律卻禁止把死者骨灰撒於私人土地上。翟若適(Carl Djerassi)在其女兒、藝人帕米拉(Pamela)自殺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在其自傳《The Pill, Pigmy Chimps, and Degas' Horse》的其中一章「灰燼的撒播」說到他最後解決了問題,便是把帕米拉的骨灰撒在家附近的一條小河,那是San Francisquito Creek的一條支流,最終會運行到舊金山灣。

視頻

火葬 相關視頻

火葬場送來一個60歲老人,連續火化4次,他都無法燃燒
揭秘全網最真實的恆河火葬,全程保持安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