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瀉黃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瀉黃散 出處: 醫方集解

組成

藿香甘草薑汁炒黑梔防風煨石膏[1]

瀉黃散
原圖鏈接 

主治

脾胃伏火,熱在肌肉,口燥唇乾,口瘡口臭、煩熱易飢,或身黃肢熱[2]

臨床經驗

口臭口瘡、口內炎。

說明

本方證是由脾胃伏熱所致,方中石膏山梔瀉脾胃積熱;藿香理氣;防風疏散伏火;甘草和中瀉火,調和諸藥。

臨床加減

一、身黃肢熱: 加茵陳黃芩

二、煩渴引飲: 加知母桔梗

三、口臭舌瘡: 加黃連升麻

四、小便短赤: 加滑石

五、血熱者: 加生地赤芍

禁忌

風寒外感初起及胃腸虛弱性消化不良者。

參考來源

  1. 清朝.汪訒庵. 湯頭歌訣處方箋. 武陵出版社: 林聰富. 民國79年1月 : 154頁 (繁體中文). 瀉黃散 
  2. 科達製藥公司編輯小組. 常用方劑選輯.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陳裕昌 . 民國85年7月 : 160頁 (繁體中文). 藿香正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