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洲千福釀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洲千福釀造
圖片來自孔夫子舊書網

滿洲千福釀造株式會社[1] [2] ,是民國初期的一家位於滿洲國奉天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瀋陽市),依照滿洲國法律建立的,以釀酒和販賣為主業的公司。

簡介

1933年東北第一座日資工廠「滿洲千福」設立後,短短數年間在瀋陽和平區勝利大街和鐵西區建設大路北側形成了兩大制酒產業聚集區,以啤酒清酒為主的日式制酒工業壟斷了之後十餘年奉天及整個東北的商品酒市場。

隨著殖民配合的政治殖民掠奪和方便新市場壟斷傾銷,在滿洲千福公司於1933年(偽滿大同2年)在奉天附屬地南若松町72號(今和平區南十馬路1號,現玉麟花園)。由母公司三宅清兵衛商店出資100萬圓成立。營業內容為酒類及飲料製品的製造和販賣以及相關附屬業務。

瀋陽作為新中國造酒業的代表,誕生出了啤酒業一騎絕塵的雪花啤酒,和東北白酒活化石老龍口等一批國內聞名制酒企業,成為和青島哈爾濱等城市並列的近代制酒工業重鎮,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土生酒人(愛酒人士),回望瀋陽,青島等城市制酒發展都離不開殖民者對本地資源霸占與掠奪。

瀋陽的大規模城建始於19世紀的滿鐵時代,滿鐵時代始於上個世紀日俄戰爭結束,當年日本取代俄國獲得南滿長春旅順)鐵路、安奉(丹東至瀋陽)的鐵路經營權,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隨即規劃以瀋陽站為中心的新城區,隨著侵略擴張的加深,運輸成本和侵略同化的附屬地開始有了對消費品需求的本地化。

滿洲千福釀造的母公司是日本企業合名會社三宅清兵衛商店(今株式會社三宅本店三宅本店)。[3]:485,486[4]

滿洲千福是第一家日本企業開設於滿洲國的從事釀酒的子公司,也是1940年到1945年間滿洲國產量最大的釀酒公司。

發展背景

三宅清兵衛商店

1856年(安政3年),三宅清兵衛在今日的廣島縣吳市地區創立「河內屋[lower-alpha 1],從事味醂燒酎白酒的製造。1902年(明治22年),由於預見到吳海軍工廠成立後清酒需求的增加,開始了清酒的製造事業。[5][6][7]

1916年(大正5年),河內屋註冊了「千福」商標。河內屋在成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的供應商後,通過了海軍的質量測試:海軍將其產品裝載於練習艦中,經過200天以上數次跨越赤道的航海後,確認清酒品質依然不變[8]。由此千福的產品在海軍各鎮守府銷路大開。[5]

1925年(大正14年),合名會社三宅清兵衛商店[lower-alpha 2]成立。1928年(昭和3年),三宅清兵衛商店的產品開始統一使用「千福」品牌[5]。千福酒通過大連向滿洲輸入[9],1932年的輸入量為570.82石,占大連港輸入日本酒總量的3%[10]

滿洲的釀酒業

傳統酒類

在滿洲國建立之前,滿洲地區出產的酒類有高粱酒藥酒奶酒果酒等。

高粱酒俗稱「白乾兒」,是滿洲地區傳統上廣受歡迎的酒類。由於滿洲天氣酷寒,對蒸餾酒的需求較大,而滿洲盛產高粱,故而高粱酒流行。在滿洲國建立之前,向中國內地、台灣有較多的輸出,滿洲國建國後出口量減少。據日本資料記載,滿洲國時期高粱酒以遼陽產為最優[11]:337,338。滿鐵中央試驗所對高粱酒進行研究,實現了工業化方式生產,對滿洲國和華北的釀酒者造成了衝擊[12]:70

藥酒是以高粱酒或黃酒浸泡中藥材並加入冰糖等製成的傳統酒。在滿洲國時期代表性的藥酒有虎骨酒和史國公酒等[13]:438。奶酒是傳統的蒙古飲料,以牛乳馬乳為原料,有未經蒸餾的和蒸餾酒兩類[13]:439。在吉林、奉天省有山葡萄等野生果類,傳統上民間有採集釀製果實酒的習慣[14]:539

其他

伏特加是俄式蒸餾酒,當時一般酒精度在40到50度左右。滿洲國時期伏特加主要在北滿生產,從事釀造的有俄羅斯人、滿洲國人、希臘人。日資公司大同酒精會社也製造伏特加。[14]:538

格瓦斯是含有酒精的俄式飲料。當時在滿洲里、哈爾濱等地有少量製造。[14]:538

日俄戰爭前夕的1903年,隨着東清鐵路的建設,俄羅斯人將飲用啤酒的習慣傳播到給了一些當地人。此後30年間啤酒的需求緩慢增加,日本的札幌啤酒經由符拉迪沃斯托克銷往滿洲。滿洲國建立後,隨着日本居民的增加,啤酒的需求增加,在滿洲國也出現了不少啤酒工廠。[14]:541

滿洲國建立前,本地沒有中國傳統的黃酒包括紹興酒的釀造事業。1932年,滿洲造酒株式會社在撫順成立,開始釀造紹興酒。至1939年,在奉天年產量200萬斤,撫順年產100萬斤[13]:436。而針對一般意義上的黃酒,日本人曾進行嘗試釀造但未有明確成果[13]:435

滿洲的清酒

在滿洲,清酒釀造發展較早的是大連、旅順地區,即關東州。滿鐵附屬地發展較關東州稍晚。而在北滿的滿蒙開拓移民也有一些人從事清酒釀造。

滿洲的清酒誕生於1910年,鈴鹿辯三郎在大連試釀[12]:68清酒。然而當時在滿洲生產的大部分日本酒基本仍是濁酒。從濁酒到清酒的轉向始於1916年,最早是撫順的大江惟賢開始過濾濁酒製造清酒,此後一年間,滿洲的日本酒生產基本都轉向了清酒。然而這一時期釀造失敗率較高,多有腐敗,滿洲的清酒釀造仍然處於摸索期。[15]:五四

到1920年,釀造者數量明顯增加,但清酒品質仍然一般,乏善可陳。1922年,關東州開始徵收釀酒稅,1925年,關東廳改訂釀酒稅法規,並組織了「酒造組合」(釀酒協會),並撥給資金,以圖改善質量。到1928年,關東州釀造的清酒質量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接近日本內地水平。與關東州相比,滿鐵沿線各附屬地的清酒釀造則較落後。[15]:五四

根據1932年的數據,全滿洲地區年產清酒15,100,而關東州地區的大連、旅順占9,000石,約為其中6成。僅次於大連旅順的奉天、撫順年產僅為3,000石[15]:五五。同一時期,滿洲地區清酒的消費量為一年約35,000石到36,000石[16]:599

滿蒙開拓團的日本人在北滿也有釀造酒類,滿洲國政府在1936年起頒發了一些釀酒許可。根據1940年的數據,在磐石密山綏稜佳木斯等有日本人釀造清酒、葡萄酒和高粱酒。[17]:995

設立過程

1933年(大同2年)12月29日,三宅清兵衛商店出資100萬,在奉天市滿鐵附屬地建立了滿洲千福釀造株式會社[3]:485。會社占地7146,廠房為磚砌結構[7]

滿洲千福是日系酒商在滿洲國建立的釀酒子公司中最早的[16]:599。會社位於若松町72號(今和平區南十馬路1號附近)。會長由三宅清兵衛的弟弟三宅清一郎擔任。[3]:485

營業內容為酒類及飲料製品的製造和販賣以及相關附屬業務。決算期為每年9月。[3]:485,486

經營狀況

截至1939年,滿洲千福選用朝鮮、日本本土的大米作為原料,以廠內10台精米機進行脫殼、碾白。儘管當時安東產米,質量仍有所不及,故而未選用。水源採用奉天滿鐵附屬地的地下水[lower-alpha 3],以水泵自百尺深的井下汲取。水的硬度符合當時日本酒4.5度到6度的標準。與當時其他日系釀酒公司一樣,聘用的員工為日本人和朝鮮人,而滿洲國人被認為不適合這類工作。[9]

滿洲千福1936年產量為約5,000石[19],1938年左右年產10,000石[9],1940年產量達到17,550石[4],1943、1944年產量為16,000石[20]:348[lower-alpha 4]。1940年,在滿洲的釀酒公司超過60家,而1940-1945年間,滿洲千福都是滿洲國清酒產量第一的公司[4]。依據1936年的記述,熱河省承德米價3斗12圓時(同時期奉天、新京米價9圓),奉天產的金鶴[lower-alpha 5]價2.4圓,千代乃春、千福1.8圓,大連產志摩錦、晃陽價格在1.7-1.8圓間[23]:65

滿洲千福在1939年前後曾考慮擴建在奉天的工廠,然而由於工廠位於滿鐵附屬地而非工業區鐵西區,周圍是住宅故而難以擴張。[9]

1945年,滿洲國滅亡,滿洲千福廠區也被蘇軍占領。[7]

此外,儘管滿洲千福已經設立,日本三宅清兵衛商店(1939年改為三宅本店)的千福酒仍然持續出口到滿洲國。[9]

此後的三宅清兵衛商店(三宅本店)

1939年,個人所有的三宅清兵衛商店通過法人化,改為株式會社三宅本店。同年,三宅在青島設立了東亞千福釀造株式會社[4]

1945年7月,三宅本店所在的吳市遭受美軍空襲,所屬工廠燃燒殆盡。此後隨着日本戰敗,三宅本店失去了其所有海外資產。其後通過第三代三宅清兵衛的努力。

二戰戰後10年,三宅本店基本恢復到當年的生產能力,產量在灘五鄉以西的地區稱雄。[4]

注釋

  1. 自此歷代家主都襲名「三宅清兵衛」
  2. 合名會社即無限公司
  3. 根據夏目漱石1909年的散文,奉天城因為自古沒有下水設施,大小便的處理也不徹底,幾百年間地下水被糞尿污染,變得酸澀[18]。滿洲千福廠址位於滿鐵附屬地西端,距離奉天老城較遠,地下水質或有不同。
  4. 1940年和1943、1944年產量來自不同文獻,相互有矛盾,姑且採用兩者數字。滿洲國的清酒產量在1941年達到最高,其後逐年減少[21]:15,則滿洲千福1940年產量高於1943、1944年是可能的。
  5. 白嘉納家白鶴酒造(滿洲國法人嘉納酒造株式會社)出品[22][9]

參考資料

網頁

新聞

書籍

  • 呉市史編纂室 (編). 呉市史 5. 呉市役所. 1956.3- (日語). 最高時の一八年、一九年には満州千福が一萬六〇〇〇石 
  • 満洲鑛工技術員協會 (編). 滿洲鑛工年鑑 康徳九年版. 亞細亞書房. 1942 (日語). 
  • 夏目漱石. 第四十七篇. 滿韓漫遊満韓ところどころ. 1909 (日語). 

期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