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江紅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江紅又稱紅萍或綠萍 ,屬蕨類植物門、真 蕨綱薄囊蕨亞綱、槐葉萍目、滿江紅 科、滿江紅屬。滿江紅原是一種綠肥作物 ,常見於稻田或水池中,因其與固氮藻類共生,故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是稻穀的優良生物肥源;因其具有較高的營養成分,故可作為畜禽飼草利用,是畜禽的優良飼草來源。

形態特徵

植物體呈卵形或三角狀,根狀莖細長橫走,側枝腋生,假二歧分枝,向下生鬚根。葉小如芝麻,互生,無柄,覆瓦狀排列成兩行,葉片深裂分為背裂片和腹裂片兩部份,背裂片長圓形或卵形,肉質,綠色,但在秋後常變為紫紅色,邊緣無色透明,上表面密被乳狀瘤突,下表面中部略凹陷,基部肥厚形成共生腔;腹裂片貝殼狀,無色透明,多少飾有淡紫紅色,斜沉水中。

孢子果雙生於分枝處,大孢子果體積小,長卵形,頂部喙狀,內藏一個大孢子囊,大孢子囊只產一個大孢子,大孢子囊有9個浮膘,分上下兩排附生在孢子囊體上,上部3個較大,下部6個較小;小孢子果體積遠較大,球圓形或桃形,頂端有短喙,果壁薄而透明,內含多數具長柄的小孢子囊,每個小孢子囊內有64個小孢子,分別埋藏在5-8塊無色海綿狀的泡膠塊上,泡膠塊上有絲狀毛。

分布區域

鄉土種,上海城區多見,分布於我國華東、華中、華南以及遼寧河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朝鮮半島、日本菲律賓中南半島,不丹印度巴基斯坦也有。[1]

繁殖方法

滿江紅常見為孢子繁殖或營養繁殖,一般用營養繁殖,即依靠苹體的不斷斷離增殖。

滿江紅生長在水田、池塘中占優勢的浮生植物,常與浮萍、槐葉萍、無根萍等混生,分株,孢子。冬季常成惟一的浮生植物,水稻田常見雜草。

滿江紅孢子果雙生於分枝處,大孢子果體積小,長卵形,頂部喙狀,內藏一個大孢子囊,大孢子囊只產一個大孢子,大孢子囊有9個浮膘,分上下兩排附生在孢子囊體上,上部3個較大,下部6個較小;小孢子果體積遠較大,球圓形或桃形,頂端有短喙,果壁薄而透明,內含多數具長柄的小孢子囊,每個小孢子囊內有64個小孢子,分別埋藏在5-8塊無色海綿狀的泡膠塊上,泡膠塊上有絲狀毛。[2]

多圖

生態習性

滿江紅常和[[魚腥藻共生,生長溫輻寬、繁殖速度快、產量高、適應能力強,漂浮於水面,常見於稻田、內湖、池塘、水庫。滿江紅生長對溫度條件要求高,過高過低均不宜生長。當氣溫低於5°C或高於40℃時,生長停止,8℃~12℃開始生長,15℃~20℃生長較快,20℃~25℃時生長最快,35℃以上生長緩慢。滿江紅隨着品種的不同對水溫和水深的要求也不同。如我國野生種滿江紅在平均水溫15℃以下時,要求水體越深越好:尼羅滿江紅在2O℃以上時則要求水體深度低,以利其生長,此外,水的流動和風浪的飄動對滿江紅的生長不利;滿江紅可在pH值3.5~10的水體中生長,但最適pH值為6.5~7.5。

價值

飼用價值

滿江紅在春秋季節可直接為草食性魚類提供大量的天然優質青綠飼料。滿江紅營養價值很高,含粗蛋白質21%以上,粗脂肪2,57%,粗纖維14.6%,無氮浸出物0.97%,此外,滿江紅十體太小適中,不需切碎加工,即可直接生投餵魚,是草、鯿、鯉、鯽等魚類魚種與成魚的優良適口飼料,餵養草食性魚類的餌料係數為40,如採用人工粒飼料養魚,搭配投餵滿江紅,則可促進顆粒飼料的消化利用,加快魚類生長,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經濟價值

以滿江紅為基礎,在湖泊、水庫中建立起來的「萍+雞+魚」三重物質生產、循環利用的整體配套技術和在稻田中建立的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持續生態模式都在生產應用中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益。 生態學價值

淨化水質

蕨狀滿江紅具有較高的水利用率;可以降低水體礦化度,調整水體pH值,淨化水體和富集鉀元素的作用。

固氮作用

滿江紅不權是優質綠肥和魚類、禽畜飼草,還是優良的水生固氮植物,年固氮量高達249~300kg/hm2。

富集金屬元素

滿江紅對Cr、Cd、Cu、Mn、Zn等重金屬離子的強烈吸附作用和對Se元素的揮發作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