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滑鐵盧決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滑鐵盧戰役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本名 滑鐵盧戰役

發生時間 1815年6月18日

地 點 滑鐵盧(今比利時境內)

參戰方 法國第七次反法同盟

結 果 反法同盟勝利

參戰方兵力 法軍72000人

英、荷、比利時和漢諾威

聯軍67000人、普軍50000人,

總計117000人

傷亡情況

法軍死傷俘2.5萬, 盟軍2.2萬

主要指揮官 拿破崙

威靈頓布呂歇爾

滑鐵盧決戰,即滑鐵盧戰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語:Bataille de Waterloo,荷蘭語:Slag bij Waterloo,德語: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 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崙帝國,也是拿破崙一世的最後一戰;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至聖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台。 1826年,英國倫敦建造凱旋門雕塑,以紀念反法聯軍領導者惠靈頓公爵「阿瑟·威爾斯利」對此次戰役的卓越貢獻。。 [1]

簡介

歐洲第七次反法聯盟對法戰爭期間,1815年6月18日,發生了英普聯軍與法軍在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的決定性會戰。

1815年3月,拿破崙一世由厄爾巴島返回法國,迅速聚集舊部,進軍巴黎,重新稱帝,並立即組建軍隊。3月25日,英、俄、普、奧、荷、比等國結成的第七次反法聯盟,集結重兵70萬準備進攻巴黎:巴克雷指揮17萬俄軍和25萬奧軍集結在萊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爾薩斯推進;弗里蒙指揮奧——6萬撒丁聯軍集結於法意邊境,隨時向法進軍;布呂歇爾元帥率12萬普軍、300門大炮在沙羅瓦和列日之間集結;惠靈頓將軍指揮由英、德、荷、比人組成的混合部隊約10萬人、200門大炮,駐紮在布魯塞爾和蒙斯之間。另外有30萬人的預備隊。

拿破崙一世為各個擊破敵軍,於6月12日離開巴黎,15日率軍約12萬人進入比利時。會戰開始後,威靈頓被動防守且低估了法軍前進的速度,直到1815年6月15日下午,才意識到法軍的主攻方向以及距離。隨後,16早至17日夜,雙方進行一系列機動與戰役,導致最終的決戰在滑鐵盧於6月18日下午進行:16日,進行四臂村戰役,未達到殲滅英軍目的; 基本同時進行的林尼戰役,擊潰布呂歇爾統率的普軍,並隨即派兵3.3萬人進行追擊。18日,惠靈頓公爵率英、荷、比利時和漢諾威聯軍(6.7萬人、150餘門火炮)在滑鐵盧附近占領陣地,阻擊法軍。滑鐵盧戰役進行同時,瓦夫爾之戰也在進行,並最終影響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

拿破崙一世於上午11時以優勢兵力(7.4萬人、252門火炮)率先發起進攻,佯攻聯軍右翼,主力猛攻聯軍左翼,但遭到聯軍頑強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由於拿破崙一世對聯軍的作戰能力估計不足,未能突破聯軍左翼,又把主要突擊方向轉向敵軍中部,多次組織正面突擊,並逐次投入預備隊,未有明顯進展。在此期間法軍騎兵雖曾兩次突入英軍陣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擊退。傍晚,布呂歇爾率普軍趕到戰場,聯軍兵力轉為優勢,並立即開始反擊。拿破崙一世這時已無後備兵力,預定的援軍格魯希軍團當日在瓦夫爾之戰中受制於普魯士後衛未能趕到。法軍難以抵禦,從而全線崩潰,拿破崙一世逃離戰場。 在這次會戰中,法軍傷亡約3萬人,被俘數千人;聯軍傷亡2萬人左右。法軍戰敗後,「百日王朝」覆滅。拿破崙一世於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

這場戰役表明:拿破崙一世對敵情偵察不夠,臨戰前分散兵力,初戰不利便改變決心,指揮不果斷。惠靈頓和布呂歇爾在戰前兵力分散的情況下,在進行會戰決策、選擇陣地、組織防禦和協調聯軍作戰方面顯示了統帥才能。

戰前行動

聯軍的布防

惠靈頓最初的部署是為了對抗拿破崙通過蒙斯進入布魯塞爾西南部包圍聯軍的威脅:6月中旬,第1軍(奧倫治親王指揮)各師分散部署在昂吉安、尼維爾和蘇瓦尼,軍部設在布賴納孔特。第2軍(黑爾將軍指揮)部署在阿特、格拉蒙和奧登納德,軍部設在阿特。預備隊(2個英軍師和布倫瑞克公爵指揮的軍)駐紮在聯軍總部布魯塞爾附近。騎兵(伯爵阿克斯布里奇將軍指揮)主要部署在格拉蒙、尼諾弗和唐德河沿線。布倫瑞克的分遣隊則駐紮在布魯塞爾。此外,在蒙斯前方的附近地域,還駐有3個旅,以支援警戒部隊。由此,威靈頓在通往奧斯坦德的基地的道路附近擺出了從海岸到布魯塞爾的鐵桶陣。他的另一翼靠近普軍,但兩支軍隊的防區交界處出現了真空:邊境重鎮查勒洛瓦由普軍防守,不由英軍指揮,查勒洛瓦與布魯塞爾有公路直通,但中途幾乎沒有英軍防守,當地普軍一旦被擊敗,布魯塞爾門戶洞開。查勒洛瓦-布魯塞爾一線是整條防線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有11.6萬人,總部設在納穆爾,沿桑布雷河及其支流分布。其分布情況如下:

第一軍,30800人,沿薩姆布雷(Sambre)駐紮,總部查勒羅伊,覆蓋Fontaine-l'èque Fleurus Moustier地區。第二軍,31000,總部位於納穆爾,位於納穆爾-漢努特-胡伊(Namur-Hannut-Huy)地區。第三軍,23900人,位於默茲河(river Meuse)彎道,總部位於錫尼(Ciney),並布置在 Dinant-Huy-Ciney區。第四軍,30300人,總部設在列日,並在其周圍設防。賓切(Binche)、查勒羅伊(Charleroi)和迪南特(Dinant)前面的邊界被普魯士的前哨部隊監視着。

拿破崙的策略

在決定進攻現在比利時的聯軍之後,拿破崙有好幾種策略,儘管聯軍指揮官知道他們很可能會遭到攻擊,但他們不確定拿破崙會選擇的時機和前進路線。

從他的間諜拿破崙知道聯軍在低地國家的分布有多廣。他知道兩軍有兩個不同的基地,由兩個性格不同的將軍指揮。他唯一成功的機會是迅速前進和取得壓倒性勝利。他必須在細節上擊敗他的敵人,雖然他的總兵力比他們的總兵力弱,但在接觸點,他必須總是比他們強大。

拿破崙在與將軍們的會議上爭辯說,他決不能攻擊摩澤爾河和默茲河之間,因為這樣一來,惠靈頓就可以不受騷擾地加入布呂徹;他也不能攻擊桑布雷河和舍爾德特河之間,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布爾歇可以與惠靈頓會合。出於同樣的原因,他也不認為沿着默茲河下去攻擊納木爾城是明智之舉。

拿破崙注意到聯軍主力需要最長的時間才能集中在他們的內部側翼,於是他決定進攻桑布雷河和默茲河之間,把自己塞進他們中間,粉碎任何阻礙他前進的師。有了這一優勢,他計劃在內線迅速機動,並在每一支軍隊聯手之前接連擊敗他們

拿破崙選擇了通往布魯塞爾的直達路作為他的主要行動路線,經過查勒羅伊,惠靈頓的左翼和布呂徹的右翼都在這條路上休息。由於普魯士的前線覆蓋了查勒羅伊和緊靠沙勒羅伊以南的法國領土,而英國盟軍最靠前的前哨站位於查勒羅伊-布魯塞爾公路上的弗拉斯萊茲-戈塞利斯(Frasnes-lez-Gosselies),他計劃首先戰勝普魯士軍隊,然後在英軍能夠正確部署之前攻擊他們。

拿破崙的宏偉目標是阻止兩支軍隊合併並摧毀他們;在布魯塞爾站穩腳跟;入駐比利時(其中絕大多數人秘密支持他的事業);將該國重新併入法蘭西帝國;促使比利時士兵放棄在荷蘭服役;阻止入侵的軍隊越過萊茵河;也許還需要進行談判——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召集和訓練來自法國的增援部隊。

法軍悄然行動

法國第四軍團於6月6日離開梅茨,接到命令在6月14日前到達菲利浦維爾。帝國衛隊(由杜洛奧特指揮)於6月8日從巴黎開始行軍,6月13日到達阿維斯內斯,洛博的第六軍團也從拉昂出發。來自里爾的第一兵團(德隆兵團)、來自瓦倫西亞的第二兵團(雷爾兵團)和來自梅濟雷斯的第三兵團(范達姆兵團)也於6月13日抵達毛貝格和阿維斯內斯。

幾個兵團在同一天,幾乎在同一時間(除了第二天加入的第四兵團)匯合,顯示出拿破崙慣用的組合動作技巧。皇帝本人在6月12日03:00離開巴黎,在拉昂過夜,實際上已經到了他們中間。

6月13日,法軍進行了成功的欺騙行動,但一些行動仍被觀測到。14日,聯軍獲得了有關法軍行動的第一條消息。對於法國人集中兵力的真正意義、法國人可能的實力以及拿破崙有意的進攻行動,聯軍都一無所知。因此,聯軍指揮官沒有改變他們的部署,而是等待更好的情報。拿破崙利用威靈頓兵力不集中這一疏漏。他把自己的軍隊分成了一支由內伊元帥指揮的左翼,一支由格魯希元帥指揮的右翼,以及一支由他親自指揮的中路部隊(這三支部隊的距離都足夠近,可以互相支援)。6月15日拂曉前,三路法軍越過了沙勒羅伊附近的邊境入侵荷蘭王國,迅速占領了聯軍前哨陣地,確保了拿破崙打入了惠靈頓和布呂歇爾軍隊之間的「中心位置」,以便於將以英軍為首的聯軍與普軍各個擊破。

聯軍邊打邊撤

威靈頓的措施取決於拿破崙的行動,幾乎是等拿破崙行動後再反應:直至6月17日晚,當他的二號指揮官兼騎兵指揮官烏克斯布里奇伯爵問他的計劃是什麼時,他的回答幾乎沒有啟發性:「好吧,波拿巴還沒有告訴我他的計劃,而我的計劃將取決於他的計劃,你怎麼能指望我告訴你我的計劃是什麼?」

6月15日下午3:00點過後不久,奧蘭治王子(William II of the Netherlands)到達布魯塞爾,並通知惠靈頓普魯士前哨遭到襲擊,被迫撤退。惠靈頓認為這不足以立即採取任何措施;但是,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大約16:30,英國總部的普魯士軍官馮·穆夫林(Karl Freiherr von Müffling)將軍給了惠靈頓一封信,信是布呂徹中午從那穆爾發出的,傳達了一個情報,即法國人似乎正在朝查勒羅伊方向前進。 隨後,威靈頓下令英軍第1、3師立即集合併出發,第2、4師立即集合,準備出發。荷蘭、拿騷、不倫瑞克軍隊也都要準備作戰。 但直到6月16日凌晨,惠靈頓才確定沙勒羅伊襲擊是法國的主要攻擊點。6月16日凌晨2點,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里士滿公爵夫人舞會上,他收到了奧蘭治王子的一份報告,對拿破崙幾乎前進到四臂村感到震驚。隨後他急忙命令布魯塞爾的軍隊(其他軍隊距離過遠)集中兵力攻打四臂村,奧蘭治王子和薩克斯魏瑪的伯哈德親王的軍隊在那裡對內伊左翼進攻,四臂村戰役開始。內伊的任務是占領四臂村並確保四臂村的十字路口安全,以便在必要時他可以向東行動,增援拿破崙,從後方包圍、殲滅林尼的普軍。奧蘭治王子帶着四千人沖向四臂村的十字路口,成功擊退了內伊兩萬餘人的大軍最初的進攻,但被壓倒性的法國軍隊逐漸擊退,自己也被打傷。 不久,威靈頓率軍趕來,激戰一日,法軍無法奪得四臂村。四臂村戰役使法軍15日突然襲擊帶來的時間優勢蕩然無存,對於威靈頓來說,他幸運地搶到了寶貴的一天用於聚攏部隊,並且可以自由選擇下一個陣地。

普魯士人在同一天,6月16日的林尼戰役中被擊敗。普魯士人從利尼撤退的過程沒有中斷,似乎也沒有被法國人注意到。他們的大部分後防部隊一直堅守陣地,直到午夜左右,一些部隊直到6月17日早晨才撤離,被法國人完全無視。最重要的是,普魯士人沒有撤退到東部。相反,他們也回到了與威靈頓平行的北方,仍然在支持距離之內,並與威靈頓進行了全程溝通。 被打殘了且尚未得到援軍的惠靈頓在四臂村站不住腳,於是第二天,6月17日,他就向北撤退,到了去年他親自偵察過的位於滑鐵盧村附近的聖·讓山防禦陣地。

法軍蹣跚尾隨

在離開利尼之前,17日,拿破崙命令右翼司令格魯希帶着33000人跟蹤撤退的普魯士人,不讓其與英軍會和。這支分遣隊的人數比例占到法軍現有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剩餘普軍或英聯軍的近半。派出這支部隊是拿破崙一生中最大的災難性戰略錯誤之一。

格魯希接到的命令是由拿破崙口授給貝特朗將軍發出的,該命令的主要精神是,格魯希應向藏布盧推進,因為藏布盧是發現普魯士人去向的最佳位置。格魯希一方面要緊緊咬住這些普魯士人,另一方面還要與主力部隊保持聯繫,為拿破崙提供情報。格魯希只完成了頭一項任務,原因是他到達藏布盧後,既沒有得到普魯士人的任何消息,也沒有與拿破崙取得任何聯繫,便紮營過夜了。他將在下一天趕往瓦夫爾,並最終被阻擊在那裡。

拿破崙的意圖是以其左翼追擊並摧垮惠靈頓的軍隊。由於內伊在6月17日整個上午消極怠戰,這一意圖大大落空。儘管戴爾隆軍已與拿破崙會合,儘管拿破崙已下令向四臂村強行推進,但直到下午二時,拿破崙才抵近四臂村,留守英軍撤退,而內伊的部隊依然停在弗拉斯尼斯附近的宿營地。過了一陣子,內伊和戴爾隆才趕到。內伊辯解說他之所以未能占領四臂村是「因為惠靈頓全軍占領了該地」。

此時,一場罕見的大雷暴雨突然大作,驟雨傾盆而瀉,地面頓成澤國,騎兵只能在修築的公路上行進。往前走三英里,是熱納普,布魯塞爾公路在這裡穿過一條名為迪勒的小河。英軍騎兵開展後衛戰阻滯尾追的法軍,但阻滯時間不長,法軍仍繼續追擊六英里多路,直至最後撞到聖讓山脊惠靈頓的炮兵陣地的炮口上才停了下來。 到6月17日,拿破崙軍隊的主力也跟着惠靈頓的軍隊到達滑鐵盧的陣地。布呂歇爾的軍隊正在瓦夫雷附近集結,距離該市東部約8英里(13公里)。

戰前最後聯絡

6月17日晚拿破崙在距惠靈頓的前沿約兩英里的勒凱盧農莊過夜。部隊猶如落湯雞,吃的也沒有了,靠在熱納普背後的公路兩旁露宿,蘇爾特未就宿營問題作出任何安排。18日凌晨二時,一名軍官攜帶格魯希的一份報告來到拿破崙的大本營,這份報告是四小時以前從耿布勞斯送出的:三萬敵軍繼續退卻……普軍似分為兩個縱隊:一支很可能已取道華漢走上瓦弗公路;另一支似已直驅佩爾維茲。由此可以推測,其中一部分兵力可能與惠靈頓會合,中路的布呂歇爾部隊則有可能退往列日。弗勞拉斯戰鬥以後,有一支普軍已取道耶慕爾公路。

格魯希指揮兩個騎兵軍經過整整一天的偵察所作出的這份報告並不是十分清楚的。但它還是暗示了至少有部分布呂歇爾的部隊試圖與惠靈頓會合的可能性。儘管當時對這位傳令官表示請立即給以答覆,並讓他把新的指示帶回去,但是拿破崙一直毫無動靜,直到八個小時後蘇爾特才奉命給格魯希下達了下述指示:

「皇帝已收到你從耿布勞斯送來的第一份報告。你僅僅向陛下報告有二支普軍縱隊穿過索維尼埃和華漢,但我們獲悉還有第三支頗為強大的縱隊在瓦弗方向穿過熱里和讓廷。皇帝指示我通知你他現打算進攻在蘇瓦納森林附近的滑鐵盧布陣的英軍。因此,陛下希望你指揮部隊向瓦弗運動,以便向我部進一步靠攏,保持作戰聯繫,溝通我方交通線,驅逐你前面已侵入該方向並可能已在瓦弗附近停步的普軍,你應儘快 地到達該地。你應派若干輕騎分隊,跟蹤你右側的敵軍,以便觀察敵人動向,捕獲其掉隊的士兵。」

很顯然,拿破崙並未要求格魯希提供任何增援,他確信普軍正在潰逃中,而格魯希的任務是趕到瓦弗,插入普軍與滑鐵盧之間。

惠靈頓在6月18日凌晨起床,寫信到天亮。他早些時候曾寫信給布呂歇爾,確認如果布呂歇爾至少能為他提供一個軍團,他將在聖讓山作戰;否則他將撤退到布魯塞爾。

6月18日上午,雨霽天晴,拂曉前拿破崙與蘇爾特外出視察戰場。他指示前線各軍的集結地點為貝爾同盟旅社附近的緩坡前面,與惠靈頓的陣地平行,與之相距約一千四百碼——炮火輕易可抵的射程之內。他下令部隊上午九時吃過早飯後完成進攻準備。這項命令用意雖好,但各部隊早已無米下鍋了,因為運輸隊還遠遠掉在後面。

上午八時,拿破崙與參謀人員一起在勒凱盧共進早餐,情緒頗為樂觀,使他特別高興的是終於迫使惠靈頓交戰。他對身邊的參謀人員聲稱:「我們獲勝的機會至少是百分之九十,而失敗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蘇爾特、內伊和戴爾隆都曾在西班牙半島與惠靈頓交過手,所以並不像他們的領袖那樣樂觀。由於許多部隊尚未展開,加之德魯奧也報告地面泥濘,火炮無法進入陣地,為此進攻發起時間被迫推遲。就在席間,拿破崙的弟弟熱羅姆親王告訴他,一個侍者在吉納佩的「西班牙國王」客棧吃午飯時無意中聽到英國軍官之間的一些閒話,說普魯士人要從瓦弗雷出發,拿破崙宣稱普魯士人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回來,而且會被格魯希處理。法國指揮官沒有在戰前會議上重視關於普魯士人驚人的接近的信息,也沒有懷疑布呂歇爾的軍隊在五小時後大量出現。

上午十一時,拿破崙給各軍軍長發布了最後的作戰命令:一俟全軍下午一時左右按戰鬥序列部署就緒,皇帝即令內伊元帥發動攻擊,奪取交叉路口的聖讓山的村莊。為支援這一行動,第二和第六軍的十二磅重炮連應與第一軍的十二磅重炮連集中使用。上述二十四門火炮向據守聖讓山的敵軍開火。戴爾隆伯爵應率領其左翼師率先進攻,必要時,由第一軍的其餘各師予以支援。

第二軍應與戴爾隆伯爵並進。第一軍的工兵連隊應準備立即在聖讓山上設防。在這項計劃里並沒有多少富有靈感的招數。它只不過是中世紀式的僵化刻板的戰術動作,它試圖以密集方陣突破敵軍中央。如以此對付馬穆魯克人,也許尚能得手,但用來對付堅固嚴整而且得到訓練有素的炮兵支援的步兵方陣那就註定要失敗了。由於拿破崙過於自負,一向輕視英軍及其指揮官,因此他深信只需用它寵愛之至的十二磅炮先進行炮火準備,隨後以一支楔形縱隊向布魯塞爾公路疾進,即可突破惠靈頓的中心,一舉摧垮他的軍隊。拿破崙也就可以在近衛軍的擁簇下悠哉游哉地前行十二英里,進駐布魯塞爾。老近衛軍的背包里早已裝好了屆時舉行閱兵式的禮服。

參考來源

  1. 滑鐵盧戰役,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