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湘江青年法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湘江青年法學(期刊)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知網 的圖片

湘江青年法學》是在湘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下,由湘潭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共同編輯並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集刊(以書代刊)。

學子放言貴無忌,新論疊出敢爭鳴。《湘江青年法學》尊重學術獨立與理性批判,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術取向,旨在為中青年法律人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1]平台,彰顯當代青年學子求索真知、心懷天下的風貌。

《湘江青年法學》簡介

《湘江青年法學》是在湘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下,由湘潭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共同編輯並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集刊(以書代刊)。

《湘江青年法學》尊重學術獨立與理性批判,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術取向,旨在為中青年法律人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彰顯當代青年學子求索真知、心懷天下的風貌。本刊設有以下欄目:

一、主題研討:旨在迸發思想碰撞的火花、搭建學術爭鳴的平台,對時事熱點、疑難爭議等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討。

二、學術前沿:旨在對法學理論和法學研究做出一定貢獻,對法學各部門法、各主題的前沿問題進行探討。

三、思想對話:旨在以評論的方式展現思想魅力、以思想的對話實現突破與創新,對法學思想、制度體系、法律條文的理解進行闡述。

四、實證研究:着眼於法律實踐、關注實際問題的解決,對有學術價值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價,對調研報告進行總結與升華。

《湘江青年法學》採用雙向匿名複審制度,以質量采稿,篇幅在8000字以上為宜,要求符合相應形式規範,有關格式請詳見「《湘江青年法學》行文體例與注釋規範」。

湘江青年法學投稿

《湘江青年法學》對所有來稿概不退回,請自留底稿。稿件請附英文標題,註明作者身份和聯繫方法。譯稿需同時郵寄原文稿,並附作者或出版者的翻譯書面授權許可。兩個月內未接到採用通知的,作者可另行處理。

(1)《湘江青年法學》編輯委員會擁有對在《湘江青年法學》上已刊作品的版權。作者應保證對其作品具有著作權並不侵犯其他個人或組織的著作權[2],譯者應保證該譯本未侵犯原作者或出版者任何可能的權利,並在可能的損害產生時自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編輯委員會或其任何成員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2)為擴大本刊及作者知識信息交流渠道,除非作者在來稿時聲明保留,否則視為同意《湘江青年法學》 擁有以非專有方式向第三人授予已刊作品電子出版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和數字化匯編、複製權和向文摘類刊物推薦轉載已刊作品的權利。

(3)本刊對於擬採用稿件有權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進行技術性修改或處理。如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說明。

《湘江青年法學》行文體例與注釋規範

一、來稿請附中英文標題和摘要(300字之內)、關鍵詞(5個以內)及作者個人簡介(包括姓名、單位、職務職稱、地址、聯繫電話、電子郵箱)。

二、來稿一律採用腳註,編號連排(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獻可采加括號之文內注),樣式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非引自原始出處的,注釋前加「轉引自」。

四、數個資料引自同一出處的,注釋採用「前引③,某某書,第×頁。」或者「前引④,某某文。」兩個注釋相鄰的,可采「上引某某書(文)」。

五、注釋舉例

(一)著作: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頁。② 胡錦光、韓大元:《中國憲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頁

(二)論文:①王利明:《中國民法典的體系》,《現代法學》2001年第4期。

(三)文集: ①龔祥瑞:《比較憲法學的研究方法》,載《比較憲法研究論文集》(第一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55頁。

(四)譯作:①[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69頁。

(五)報紙:①姜明安:《多些民主形式,少些形式民主》,載《法制日報》2007年7月8日,第14版。

(六)古籍:①《宋會要輯稿·食貸》卷三。② [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第43卷。

(七)辭書:①《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9月第4版,第943頁。

(八)網絡資料:①王生長:《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仲裁法》,載......2013年6月19日訪問。

(九)外文:①Robert Gilpin,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p.5. ②See G. Gordon & P. Miller (ed.),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Hemel Hempstead,Englan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pp.32-35. ③K.J.Leyser, 「The Polemics of the Papal Revolution」, in Berly Smally ed., Trends in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3rd ed., p.53. ④Alessandro Giuliani, 「The Influence of Rhetoric of the Law of Evidence and Pleading」, in Judical Review, 62(1969), p.231.

(十)英文以外的外文文種:依照該文種注釋習慣。

視頻

湘江青年法學 相關視頻

湘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15屆畢業視頻
中南大學法學院憲法日宣傳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