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質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湖北地質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地質科學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勝路。它是湖北省內的主要自然類博物館之一,於1956年建成。其前身為湖北省地礦局礦石、岩石、化石標本陳列室[1]。館內有藏品10000餘件,一級藏品100多件,占地7200平方米。有古生物廳,礦物、岩石、礦床4個展廳,普通地質、地層兩個展覽室。發表有《湖北古生物名冊》、《長江三峽東部地區震旦紀至二疊紀地層古生物剖面》和神農架地層剖面資料等地質成果。其所藏「燈影恰尼蟲」化石為全球僅有的恰尼蟲實體化石,其他有名的藏品還有鄖縣出產的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天外來客光化鐵隕石、鐵化木、鏟齒象化石、劍齒虎頭骨化石等。
基本信息
湖北地質博物館是我省最主要的自然類博物館之一。本館始建於1956年,經過1987年、2004年的兩次改造,館舍面積已達2000餘平方米。設有普通地質廳、古生物廳、資源環境一、二廳等四個展廳,館藏標本近萬件,其中珍稀標本數百件。本館藏有我國唯一、世界罕見的距今約6億年的「燈影恰尼蟲」化石;重達328.5千克的國內最大的「鐵化木」[2];位居全國前列重達數百公斤的「光化鐵隕石」;湖北鄖縣發掘的長達14米的巨型恐龍骨化石。本館還設有部分聲光電互動設施,是廣大青少年寓教於樂,流連忘返的好處所。
設有4廳2室:普通地質、地層、古生物廳,礦物、岩石、礦床廳,湖北省礦產資源開發廳,珠寶廳,信息室,聲像室。展出標本3100塊,模型120個,圖表112件。綠松石、藍石棉、水晶晶簇、孔雀石、恐龍蛋化石、新種新洲安徽龜標本等是該館重要展品。還陳列有本省礦產,如鐵、銅、金、銀、汞、銻、岩鹽、石膏、膨潤土、鈮、稀土金屬等。
歷史沿革
湖北地質博物館於1995年分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漢市委授予「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被省科協授予「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稱號。
占地面積762平方米。原建築面積為2507平方米,分設在一幢三層樓房中的一、三兩層。陳列面積為1 650平方米。
1986年開始擴建。將原三層樓房改建為八層,擴建後建築面積為6900平方米。
1954年4月籌建,1956年開館,當時隸屬中南地質局。
1956年冬。改由湖北省地質局領導,1982年正式命名。
1966年前,館內設普通地質室、礦物室、岩石室、礦產室、本省礦床室、三峽地層室、湖北地層室、地層古生物室、外省礦床室等11個陳列室。
1972年縮並為7個陳列室,即普通地質室、礦物室、岩石室、礦產室、本省礦床室、古生物和省外礦床室。
1982年增設綜合陳列室,舉辦《湖北省地質科技成果展覽》。上述陳列和展覽共展出標本3065塊,模型108個,圖表112件。長江三峽東部地區震旦紀至二迭紀地層古生物剖面;神農架地層剖面資料及荊襄磷礦、大冶鐵礦、銅綠山銅礦和本省優勢礦產的各種礦床標本,都在陳列中展出。館內收藏礦物、岩石、地層、古生物和各類礦產標本近萬件。其中一級品有100餘件。湖北特產的綠松石、全國少有的藍石棉、透明無瑕的水晶晶簇、碧綠生輝的孔雀石、保存完好的恐龍蛋化石等,均為珍品。該館積極開展地學科普教育活動,如舉辦青少年地學夏令營,定期開展地質一日游,地學科普講座等。重要的地質科研成果有《湖北古生物圖冊》。
視頻
湖北地質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20湖北地質博物館攻略, 雲遊網
- ↑ 武漢竟還有這些有意思的博物館 你都去過嗎? ,搜狐,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