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下三間樓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下三間樓仔位於台灣金門縣。1945年湖下排仔路的金和發公司經營油坊與商船運輸,由楊鴻禮、楊清淹與楊英舉三人共同經營,往來福建漳州、石碼之間的貨運,再由大陸運竹器與木頭回金門販售,致富後興建連三棟洋樓,各分一間。[1]這三幢連著被人稱作「三間樓仔」的洋樓,與金門一般由南洋僑匯興建的洋樓不同,是在地金門湖下人蓋的。解說牌上寫著村民楊英舉與鄰人楊清庵、楊鴻禮共三人在民國34年合組「金合發公司」,鄉人稱為「三公司」,專門經營油坊生產麻油花生油與油品銷售。其後,三人進一步合資造船,載貨來往於金門與廈門、漳州、石碼之間,做起買進賣出的生意,累積了一些財富,而在民國36年間開始興建比鄰的樓仔厝,建屋所需的石材、木料和磚料均由自家船隻前往石碼載運,聘請福建南安籍的大師傅陳南山及本地籍工匠楊家作等人負責興建,並沒有事先繪製建築圖樣,而是興建時與工匠群討論決定樣式。每間造價各約二千餘美金,於民國38年竣工。建築形式為五腳基,外觀的磚砌抹灰拱廊,呈現連續及韻律之美。立面有「清白世冑」、「宏農衍派」等象徵楊氏宗族堂號字樣,十分典雅。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2]


景點介紹

湖下三間樓仔一景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1945年湖下排仔路的金和發公司經營油坊與商船運輸,由楊鴻禮、楊清淹與楊英舉三人共同經營,往來福建漳州、石碼之間的貨運,再由大陸運竹器與木頭回金門販售,致富後興建連三棟洋樓,各分一間。房子的木頭與石材皆購自大陸,工人當時工資為月領米12斤,建築總花費約500銀元,歷時三年多才完成。1949年近完工時,國軍青年軍進駐,八二三砲戰時中座房子遭到砲擊,樓梯與窗戶皆修建過。民國六十多年,在主屋後各增建一落。45號現居住者為楊清淹弟楊忠信(曾參予興建過程),及其妻楊許碧桃。[3]而湖下三間樓仔旁的花海亦值得推薦觀賞,雖然這裡看不到成片的大花海,但像這樣和油菜花組成的紅、白黃也是相當有層次,相當的美。[4]


金門歷史的見證之一

湖下三間樓仔外觀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位於金門的湖下三間樓仔,於民國38年竣,當時每間造價各約二千餘美金。其建築形式為五腳基,外觀的磚砌抹灰拱廊,呈現連續及韻律之美。因為早期金門生活不易,所以許多人選擇「落番」到南洋打拚,事業有成後,回到家鄉興建「番仔樓」來光宗耀祖、回饋家鄉。近年來,金門國家公園陸續與屋主合作進行修建,將洋樓作為文物館、經營民宿或者成為文創商品的販售基地,讓原已破舊的洋樓得以重現當年的風華。金門約有一百六十棟洋樓,其中只有四十棟登入歷史建築、三棟古蹟,其他多數的洋樓並沒有登記歷史建築,或者土地所有權者都已在海外定居,甚至還有些洋樓土地所有權不明。閩南建築是金門特有的文化資產,從它們的身上可以看見金門歷史的滄桑多數的在地民眾認為,洋樓擁有無可取代的歷史價值,並認同洋樓應完善的保存,好讓後代的子子孫孫都能從建築見證金門的歷史。[5]

視頻

【素遊金門玩什麼?依城鎮整理必走景點給你~ (金寧鄉、金沙鎮、金湖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