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

作品名稱: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邦彥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的詩詞。[1]

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艷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詞中,既有溫庭筠的穠麗,韋莊的清艷,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後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蘊藉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的鋪敘綿密乃至是淫冶惻艷以及蘇軾的清曠豪達,我們都能窺知一二。同時,對於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某些缺點,他也儘量避免。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

周邦彥所做的,暗合着文藝發展的規律,從重內容到重形式。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鍊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人們對周邦彥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和內容多有異議,或謂其少年時作客荊州而作,或謂其政和六年時的晚期作;又或謂其由荊州赴長安羈旅行役之作,又或謂其自明州還京,或由荊南八都,或紹聖年間被召回汴都的喻托之作。事實上,根據周邦彥客居荊州期間曾赴長安遊歷的事實,結合此詞的語言、內容。結構等分析,這應是詞人客居荊州期間途赴長發,沿江西行的羈旅行役之作。

「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 」,清楚地說明詞人於楚地沿江西行 ,目的地是「指長安」,而不是沿途要達汴就 。因此 ,這裡的「長安」不是汴京,以構思運筆極為精細而著稱的周邦彥,也絕不會把回汴京以「畫舸西流」形容之。詞的上片描寫沿江舟行所見兩岸山村春色,下片描寫江邊餞別及逆水行舟的情景。

首先此詞第一句就點明了「楚甸」,據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以為周氏客荊州「當在教授廬州之後,知溧水之前 」。但此詞卻並非此時所作,而當為其第二次被召入京時重過荊州之作。故此詞開端「晴嵐低楚甸,暖迴雁翼,陣勢起平沙」數句,表而所寫雖是在荊州水途中所見到的春至陽回的景色,但實在卻已經隱喻了時代的政治氣氛之轉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暖迴雁翼,陣勢起平沙」二句,表面上所寫雖是雁陣之起飛,但實際上卻已經隱喻着一些因政治情勢改變,而又紛紛得意回朝的新黨人士。下面的「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數句,表面是寫春天到來時,春光也來到了山中的人家,但此處實隱含有百指之意,暗喻自己在此次政局轉變中也再度被召還朝 。以下自「塗香暈色」一直到上半闋的結尾數句,表面上所寫仍是春光之美盛,而實際上所隱喻的則正是政局轉變後,新黨之人競相趨進的形勢。作者在下半闋的開端,竟忽然用了「堪嗟」兩個字,來承接前而所敘寫的美麗的春光了。

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實際蘊含對蒙召赴京一事的矛盾恐懼之心 。其「 清江東注」一句,所寫的實不僅指眼前的江水而已,同時也暗喻了他對於江南的依戀。這種依戀,既包括了他曾任過縣令的溧水,也包括了他自己的故鄉的錢塘,而下句的「 畫舸西流 」,則正指今日奉召入京的旅程。

其中的矛盾對比,自是顯然可見的。在下面的「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中,作者馬上就寫出了他的矛盾恐懼的癥結之所在,原來他所愁懼的仍是政爭翻覆之無常 。所謂「 愁宴闌」者,正是預先愁想之意 ,「宴闌 」之所指,則是預愁今日如雁陣飛起的、塗香暈色 」的驟然貴顯的一批新黨人士 ,一旦「宴闌」下台,則或者便不免將要受到如今日下台的舊黨人士所受到的同樣的排擠和迫害。所以才在此一句之下,馬下承接了「風翻旗尾,潮濺烏紗」兩句,暗喻了政治上的風雲變色 。「旗」字既可使人聯想到一種權勢黨派的標幟 ,「烏紗」更可使人體味到政治上的官職和地位。而曰「風翻」、曰「潮濺」,則暗喻此種權勢和地位之一旦傾覆的危險。至於此詞結尾之處的「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沈恨處,時時自剔燈花」數句,才是此詞中真正全用寫實之筆之處,表現出水程夜泊孤獨寂寞中滿懷心事的情景。

詞之上片,寫景體物精細宛轉,色澤鮮明,境界清新;下片敘事言情,疏宕宛轉,細密圓美,情真意切 ,蘊含豐富 。整首詞生動傳神的表現了詞人在羈旅行役中由對春色由哀的喜愛到對命運艱難的孤憤之情 。關於此詞內容 、意境方面的評價,歷來頗有異辭 。張炎之《詞源》曾譏其「意趣不高遠,」王世貞之《弇州山人詞評》亦曾謂其「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劉熙載之《藝概·詞曲概》亦曾謂「美成詞信富艷精工 ,只是當不得個『貞』字但也有權致讚美者,如陳延焯之《 白雨齋詞話 》即曾去「美成詞極其感慨,而無處不郁;」「沈鬱頓挫中別饒蘊藉」,「哀怨之深,亦忠愛之至」,但同時又認為周詞往往有「 令人不能遽窺其旨」的遺憾。其實,周邦彥生當北宋新舊黨爭之際,對於政海滄桑確實頗多深慨,只不過他寫得含蓄深蘊,使人不易察覺罷了。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3]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4]

周他與屬於舊黨的蘇門詞人不同,在政治上傾向於變法的新黨。他28歲時,因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而大獲賞識,由太學諸生直升為太學正。神宗死後,舊黨執政,蘇門諸君子紛紛回到朝廷,周邦彥則被擠出京城,到廬州(今安徽合肥)、荊州(今屬湖北)、溧水(今屬江蘇)等地任職。等到新黨上台把持朝政,蘇門詞人盡遭遠貶,周邦彥重返朝廷,官到提舉大晟府。由於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順昌(今安徽阜陽)、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主官。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5]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着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

視頻

品讀周邦彥的情感天地

周邦彥少年游

參考資料

  1.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 詩詞名句網
  2.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11-01 11:46
  3. 周邦彥簡介 古詩文網
  4. 《片玉集》周邦彥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18-12-30 09:19
  5.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9-17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