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漁歌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漁歌子》,詞牌名。單調,27字,三平韻。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

詞牌沿革

漁歌子,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唐崔令欽《教坊記》與敦煌寫卷中,「漁」作「魚」,五代《花間集》以後均作「漁歌子」[1]。敦煌寫卷《雲謠集雜曲子》中有《魚歌子》詞兩首,故近代任二北在《教坊記箋訂》中謂此調「應為民間歌曲」。並在《敦煌曲初探》中云:「本調實為後來類此諸調之總源,敦煌四辭之寫作時期,可能在張志和之前。」

據《唐書·張志和傳》載:志和居江湖,自稱江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鉺,志不在也。憲宗圖真,求其人不能致。嘗撰《漁歌》,即此詞也。單調體,實始於此。

張志和以此調所撰五首詞,約作於大曆九年(774)。張志和的《漁歌子》詞流播不久,即遠傳到了東瀛,日本嵯峨天皇激賞之下,也仿寫了五首《漁歌子》。神田喜一郎更以充分的史料作依據,論證了嵯峨天皇最遲在弘仁十四年(823)就填寫了五首《漁歌子》,距張志和於大曆九年所作《漁歌子》僅四十多年。

五代和凝以此調作詞,並更名為《漁父》。五代後,此調演化為雙調,見《花間集》顧夐、孫光憲詞。

宋時坊間本《金奩集》對此調注「黃鐘宮(正宮)」。

宋代是此詞調傳播的繁盛時期[2]。徐積以此調作詞六首,分別名為《漁父樂》《無一事》《堪畫看》《誰學得》《君看取》《君不悟》。蘇軾以此調作詞,專詠漁家風,則又從雙調變為單調。蘇軾並率先沿用張志和《漁歌子》成句,添字擴作《浣溪沙·漁父》,並注云:「玄真子漁父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故加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這是用別調填寫「漁父」詞的嘗試。隨後,黃庭堅也用張志和《漁歌子》成句,添字擴作《鷓鴣天·西塞山邊白鷺飛》。宋高宗趙構以此調作詞,名《漁父詞》。高翥以此調作詞,詠農夫,名《秋日田父辭》。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詞

李珣

  • 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爭得似君閒。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

張志和

視頻

漁歌子 相關視頻

愛學習古詩-漁歌子
唐張志和《漁歌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