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氣乾坤(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氣乾坤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清氣乾坤》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氣乾坤

——記我國民間藝術家趙鋼和他的魚骨畫

在衛津河畔鱗次櫛比的樓宇中,有個普通的一樓人家。正是初秋季節,小院裡的海棠白杏樹棗樹密實繁茂,紫玉蘭月季梅花,在一片樹蔭下嬌嗔地比試着艷麗。中間的葡萄架上掛滿了果實,凌霄、金銀花、紫藤蘿掛滿圍牆,有的向上攀爬到了3層樓不止。各種盆景、觀葉花點綴其間,即使一盆普通的草葉花,也生得格外翠綠,油光逼人。樹和花的品種選擇、布置,如此協調、美觀,枝葉扶疏,富有情趣。看得出來,這小花園的主人必定是一位懂生活懂藝術的人。

這是趙鋼老先生的家。外頭看,這清雅幽靜的院落,儼然一座景觀別致的小花園;你穿過小院,進得屋裡,更是感受到不同尋常的藝術氣息——由牡丹水仙蘭花木槿組成的四幅畫懸於客廳,生動精美,令人驚嘆;從客廳、走廊到各個房間,都錯落有致地擺放着主人的寶貝——魚骨畫,以及葫蘆、木雕等各種各樣的藝術品。這些,全部出自於趙鋼老人之手。

魚骨畫?沒錯,它是用魚骨製作的藝術品。我也是10年前跟趙大爺做了鄰居之後,才知道魚骨畫的——它是利用各式各樣的魚骨,在不改變其形態的情況下,粘貼於畫面上,依照其型其意製作成畫的。

一開始我納悶:吃魚之後當做垃圾扔掉的魚骨,也能「廢物利用」作畫?哪來的那麼多的魚骨呢?

「我在天津市河東區的海河岸邊長大,愛游泳,愛吃魚,小時候經常下河摸魚。」趙大爺介紹說,後來為了作畫,他們一家人10年裡吃了6噸半的魚,有50多種魚呢!當然鄰居和附近飯店的魚骨,他也儘量收集起來。

老人家自小善於用心觀察。他發現吃過的魚骨,形狀各異,依其不同特點擺開、連接、組合、加工之後,便如山如水、如花如草、如人如獸,萬物無所不包。慢慢的,他想到了用魚骨作畫,從此便開啟了創作魚骨畫的藝術人生。

在藝術的海洋里遨遊,在知識的天空中探索。趙老作畫前,先同魚骨對視良久,進行構思,選擇題材。他說:「魚骨是沒有語言的生命,創作時要尊重魚骨的自然造型。」魚骨作畫,可是個細活。他和老伴一起,精心剝下魚皮,小心剔出魚骨。為了保持魚骨原有的顏色,在烹飪魚時都是用蒸的方法,從來不煎炒烹炸。挑出來的魚骨,經過分類、剔淨、加溫、除油、漂洗、漂白、防腐、風乾處理等工序,才能用來作畫,可以長期保存,而且不能有魚腥味。魚類不同、部位不同、色澤不同、形狀不同,都有各自的用途;而作畫的特殊處理方法,也是趙老在實踐中自己摸索出來的。

趙鋼的魚骨畫,題材有花卉、動物、風景、昆蟲、人物、文字等。最小的只有20公分,最大的3.3×1.3米。他的作品構圖巧妙,如用鱗片繪製的梅花、葡萄;肋條骨繪製的蘭草;鰓邊條和脊梁骨繪製的竹子;魚下嘴骨及腦蓋骨繪製的菊花等等,以其天然的白色和魚骨原貌的特異優雅,展現於畫面,妙趣橫生。

為迎接香港回歸,趙鋼1996年製作完成了大型魚骨畫《東方巨龍》,堪稱其魚骨畫之精品巨作,現收藏於駐港部隊。畫面的兩條巨龍,象徵中國的長江、黃河,連接起來即是中華民族的雄偉的萬里長城。這幅畫,無論繪畫還是文字,均用魚骨組合而成,共採用了20餘種海魚和淡水魚,選用骨件約2.6萬件。龍身鱗片用18斤重的大鯉魚之鱗片組成,這大鯉魚是他去於橋水庫釣來的。整個畫面氣勢恢宏,生動逼真,傳統繪畫與民間工藝巧妙結合,充分展現了作品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價值。

魚骨畫利用了魚骨的天然之美,構思奇特,寓意豐富,製作巧妙,獨具藝術魅力。趙鋼首創的魚骨畫,在藝術類「美術」項下被認定為一個新的美術品種,並列入了《天津通志·文化藝術志》;趙鋼被吸收為天津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入選《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1998年他的魚骨畫入選上海吉尼斯世界紀錄,載入史冊,也為天津贏得了一項世界之最。2001年7月,時任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來天津視察時,特地來欣賞他的獨具風格的魚骨畫。當胡錦濤問趙鋼先生是如何想到用魚骨作畫的時候,趙鋼回答道:「這還要感謝天津的地理位置。由於天津外環渤海,內有海河,水產豐富,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我才有條件來實現自己的意願。」胡錦濤同志對趙鋼老人的藝術探索給與高度評價。

清清海河水,滋潤着津沽大地,哺育了趙鋼這位民間藝術家,見證了他的藝術成就。今年已83歲的趙鋼老人,曾做過團市委、物資局和某國企的領導幹部,不僅在本職專業上作出了業績,更以其孜孜以求的精神、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才華,在退休之後研究發明了魚骨畫,繼續譜寫輝煌的藝術人生之曲。幾十年來趙鋼創作的不僅有魚骨畫,還有魚骨書法、以魚骨和葫蘆巧妙組合而成的「魚骨葫蘆雕」等各種工藝美術作品。即便是生活中人們隨處可見的塑料瓶、包裝盒、各種廢舊物品,在他手裡鼓搗一番,都會變成可愛的造型,你想象不到竟然是用那些「廢品」製做出來的。趙老有一雙巧手,周身都是藝術細胞,他在藝術創作和探索中獲得了滿足。

10年前,我初識趙老的時候,發現這位開明豁達的老先生,穿着十分嚴謹,酷暑季節他也是長褲短褂在身,沒有半點馬虎隨意。趙奶奶說過:「老趙在家裡,不管天氣多熱(從前可沒有空調啊),從來不光膀子,從來不穿大褲衩。」趙大爺幽默而又認真地回應道:「我父親那一輩就沒穿過大褲衩!」我明白了,這就是家風,老天津衛的好家風啊!

這次,當我專門去採訪趙老的時候,他先是把老伴喊出來,一起向我介紹情況。他說:「多年來,老孫(老伴)不僅支持我創作,也為此付出了很多。其實,最初做魚骨畫的創意,就是老孫提出來的!」他們兩人為完成作品,煞費苦心,經常是通宵達旦地工作,配合默契,我竟然想到,這不就是《天仙配》裡頭「你挑水來我澆園,你織布來我耕田」的感人情景嗎?我注意到,趙老捧出來的那一摞收藏證書上面,都是簽着他和老伴兩人的名字。老兩口一輩子相敬如賓,又樂於助人,深得晚輩和鄰居敬重,多次被評為天津市的「模範家庭」、「五好家庭」。

趙鋼老人以魚骨作畫,漸有名氣,不斷有人慕名而來,想高價購買他的魚骨畫,他一概拒絕,他說:「我作畫但不賣畫,只作奉獻。」多年來,趙老始終堅持義務為社區和青少年服務,普及文化藝術知識,並將作品贈送給了天津周鄧紀念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等單位,捐贈給了抗震救災一線和急需救助的病人。至今,他已向社會無償捐贈魚骨畫等作品200多幅。經國家有關部門推薦,他的多幅魚骨畫作為珍貴禮物,贈送給國際友人、港澳台人士收藏,在政府對外對內交往當中發揮了橋樑作用。他說:「什麼叫幸福?幸福未必是獲得和索取,我在付出、奉獻中,也得到了幸福,這是我的幸福觀。」在市場大潮中,懷瑾握瑜,獨善其身,真的不易啊!

我幸運地與趙老為鄰,便近水樓台,隨時欣賞他的「獨門絕技」魚骨畫,感受他的藝術氣息,他的人格力量,當然還有他的平易與熱情。這不,趙大爺去年送給我的幾盆高大的花木,叫我養得掉葉、打蔫了,就又搬回到一樓的小院,請他老人家「調教」一番。幾天後回來,保准變得水靈靈的。真是能工巧匠,幹啥啥成。

魚骨畫的潔白,藝術家的淡雅;滿屋的畫作,滿園的清氣。

元朝王冕的詩《墨梅》,很適合這個意境: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