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慮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深慮論》

作品名稱: 《深慮論》

創作年代:,明朝初期

文學體裁: 詩 詞

作 者:方孝孺

《深慮論》明朝初期散文家方孝孺的詩。[1]

這是一篇史論。作者列舉歷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歷代君王僅僅片面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但卻將原因歸結為非人智能所慮及的天意。論證「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目的在於給明代統治者提供歷史教訓,使之「深慮」長治久安的道理,並採取相應的辦法。

本文系針對明初的政治形勢而提出的治國方略。明代建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和加強統治,曾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從而在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盛世」之下決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潛在的危機。作者就歷代興衰的史實,提出了有關長治久安的積極性的建議。

文章的開始先從「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談起,並把這種現象和天道掛上了鈎,這是作者立論的核心。在作為全文重點的第二段中,作者列舉了大量史實,從秦始皇一直談到了宋太祖,其用意也是為了證明上述觀點的正確性。應該說,這些翔實的歷史經驗是可信的,是有強烈的說服力的。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作者寫作本文後不久,明朝就發生了「亂」。明太祖死後,其孫建文帝即位,由於和某些親王產生了矛盾,終於導致了「靖難之變」,方孝孺本人也死在這次動亂之中。從這一點來看,作者還是有一定的預見性的。第三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再一次點明全文的主旨。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儘量發揮了他那犀利而堅定的文風,做到了既能說理透徹,又能通俗易曉,這在他評論前代帝王時可以充分看出。

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作者對「天道」的理解還帶有一定的宿命論的色彩。「不可以謀天」的提法實際上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消極態度。[2]

詩詞正文

譯文

籌劃國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艱難危險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範隨時會出現的可怕事件,而遺漏不足疑慮的事件。然而,災禍常常在疏忽之際發生,變亂常常在不加疑慮的事上突起。難道是考慮得不周到嗎?大凡智力所能考慮到的,都是人事發展理應出現的情況,而超出智力所能達到的範圍,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滅諸侯,統一天下後,認為周朝的滅亡在於諸侯的強大,於是改封建制為郡縣制。滿以為這樣一來就會根除戰爭動亂,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卻不知漢高祖在鄉野間崛起,最終顛覆了秦朝的江山。漢王室鑑於秦朝的孤立無輔,大肆分封兄弟、子侄為諸侯,自以為憑着同胞骨肉的親情,可以共輔江山,不生變亂,然而吳王劉濞等七國還是萌生了弒君篡位的陰謀野心。漢武帝漢宣帝之後,逐漸分割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們的勢力,這樣便以為平安無事了,沒想到外戚王莽最終奪取了漢家的皇位。光武帝劉秀借鑑了西漢(哀、平)的教訓,曹魏借鑑了東漢的教訓,西晉借鑑了曹魏的教訓,各自借鑑其前代的教訓而進行防備,可他們滅亡的根由,都在防備的範圍之外。

唐太宗聽傳言說:將有帶「武」字的人殺戮唐室子孫,便將可疑之人找出來統統殺掉。可武則天每天侍奉在他身邊,卻怎麼也沒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節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節度使的兵權,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對付,哪料想子孫後代竟在敵國的困擾下逐步衰亡。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蓋世的才華,對國家亂亡的誘因,他們可謂考慮得細緻,防範得周密了,然而,思慮的重心在這邊,災禍卻在那邊產生,最終免不了滅亡,為什麼呢?或許智力謀劃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卻無法預測天道的安排。良醫的兒子難免會病死,良巫的兒子難免死於神鬼,難道是善於救助別人而不善於救自己的子女嗎?這是善於謀劃人事而不善於謀利天道啊!

古代的聖人,知道國家將來的變化,不是人的智謀能考慮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濫用限謀詭計,只是積累真誠,用大德來感動天心,使上天顧念他(對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護初生嬰兒那樣不忍心捨棄。儘管他的子孫有愚笨不賢良足以使國家滅亡的,而上天卻不忍心立即滅其家國,這才是思慮得深遠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贏得天心,僅憑着微不足道的智謀,包攬天下的事務,想使國家沒有希望危亡,這從道理上是講不過去的,難道天意會如此安排嗎?

作者簡介

方孝孺[3](1357~1402年), 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今屬浙江)人。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

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惠帝時任翰林侍講,頗受信任,凡大政多所諮詢,當時《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於方孝孺之手。

朱棣奪得皇位後要他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要滅其九族,方孝孺說滅十族又何妨,朱棣就把方孝孺的老師一家也算上,為師族。 當時受株連而遇害的達 847人,就是滅九族的。滅九族時,對已死去的要劈棺鞭屍。根據歷史記載,宗族親友株連者達800餘人。因此方孝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誅滅十族的人。[4]

1999年,雨花颱風景區特請東南大學丁宏偉教授設計修複方孝孺墓,2002年在方孝孺遇難600周年之際,方孝孺後人又捐款與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視頻

探訪方孝孺墓

.

黃柏霖警官: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因果故事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