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澱粉型甘薯品種的高效栽培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澱粉型甘薯品種的高效栽培技術針對目前澱粉型甘薯無論是從新品種更新速度,還是從大田栽培技術及效益等方面均難以滿足生產和加工的需要等核心問題,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通過該技術,可以降低澱粉型甘薯繁推成本,將其產量提高8%~15%;將澱粉型甘薯[1]與其它作物進行合理輪作和立體間套,又可大幅增加其單位面積的產出,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改變丘陵崗地相對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落後的面貌。

一、技術名稱

澱粉型甘薯品種的高效栽培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針對目前澱粉型甘薯無論是從新品種更新速度,還是從大田栽培技術及效益等方面均難以滿足生產和加工的需要等核心問題,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通過該技術,可以降低澱粉型甘薯繁推成本,將其產量提高8%~15%;將澱粉型甘薯與其它作物進行合理輪作和立體間套,又可大幅增加其單位面積的產出,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改變丘陵崗地相對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落後的面貌。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進而可得到一個長期、穩定、可控的農產品轉化市場,並間接保障糧食安全,為實現農業產業化走出一條新途徑。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高效繁殖技術。甘薯單芽莖段在1/2MS+白糖30g/L+卡拉膠10g/L+BA0.5㎎/L培養基中培養,以BA 0.5㎎/L +NAA 0.2 ㎎/L激素組合做繼代培養,35d後增殖率可達6~8倍。無根苗生產達到一定數量後,在1/2MS培養基上進行壯苗生根。在遮蔭度80%的蔭棚下進行7d閉瓶強光煉苗,5d開瓶煉苗。選擇無病蟲的田塊進行田間擴繁,定植密度為每畝8000株。

2.育苗。選擇光照、肥水良好的旱地作苗床,塑料大棚宜在2月中下旬,小拱棚宜在3月上中旬育苗。斜放法排種15公斤/平方米,大田栽培每畝需種薯50公斤。澆足水,床溫保持在30~35℃,超過35℃揭膜降溫,遇低溫天氣,封膜保溫。苗齊後,看苗澆水,保持床面濕潤。剪苗前5~7天開始煉苗,晝揭夜蓋薄膜,剪苗前2~3天將膜全揭,煉成老健薯苗。

3.假植。移栽大田前,選擇無病田塊,當苗高達到0.3米時,即可剪苗,剪口要離床土2~3厘米,並及按3厘米×3厘米規格假植,培育壯苗。

4.機械起壟。甘薯起壟種植,壟高20厘米~25厘米,壟距75厘米~90厘米,沙壤地使用動力25馬力、粘壤地使用動力35馬力的四輪拖拉機。起壟機宜用「1KQ-30型」甘薯起壟機。

5.薯苗移栽。薯苗移栽採用斜插法,單行種植,苗距25厘米~30厘米。春薯3000~3600株/畝;夏薯3600~4000株/畝;秋薯4000~5000株/畝。

6.中耕及化學除草。

7.科學施肥。視苗情追肥,苗期以氮肥為主,後期注意補充鉀肥[2]

8.化學調控。甘薯封壟期,根據田間長勢,葉面積指數超過4時,每畝使用濃度0.02%~0.025%多效唑50公斤噴施。對生長旺盛的田塊間隔7~10天,噴施2~3次。

9.機械割藤。在薯塊收穫前的1天~2天進行機械割藤、粉碎。割藤機推薦使用「1-JQ-150型」秸稈還田機。

10.機械挖薯。挖薯機宜用「4KW-1600型」塊莖挖掘機,沙壤地宜使用動力25馬力、粘壤地宜使用動力35馬力的四輪拖拉機進行。挖薯後採取人工收薯。

11.針對澱粉型甘薯加工的需要,建立「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原料基地建設方案和技術推廣體系。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推薦技術示範展示範圍,在小範圍示範展示還是已經實現較大範圍推廣應用。應用後可達到的效果,技術試驗、示範或推廣過程中節約成本、提升品質、增加效益、保護耕地與生態環保等情況。

核心技術「澱粉型甘薯品種的高效栽培技術」從2002年開始在湖北省主產區和長江中下游等地應用,累計應用面積達到120萬畝以上。採用企業主導為核心,政府引導為動力,專家現場示範為保障的「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圍繞澱粉型甘薯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組建規模化、專業化的原料基地。累計應用面積達到120萬畝。通過使用本技術增收鮮甘薯60多萬噸,新增社會效益1.5億元以上。以該技術為核心的科技成果2019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獲中華神農技術推廣一等獎。

三、適宜區域

適應推廣應用的主要區域

此技術適宜在長江中下游甘薯種植區推廣應用。

四、注意事項

在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環節

前期要保證足夠的健壯苗和合理密度,全程控施氮肥防徒長,農機農藝結合及機具配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