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觀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消費觀念 |
消費觀念
消費觀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主體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
消費觀念的形成和變革是與一定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人們逐漸摒棄了自給自足、萬事不求人等傳統消費觀念,代之以量入為出、節約時間、注重消費效益、注重從消費中獲得更多的精神滿足等新型消費觀念。
演變
第一個時代:理性消費時代
在這個時代,一方面,由於生活水平低,消費者只是注重產品本身的質量,着眼於物美價廉,經久耐用。因此,產品的「好」與「壞」成為消費者購買的標準。另一方面,由於市場剛剛啟動,生產企業和生產能力都很有限,而消費者的需求又極大,因而形成了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及欲望並不受到生產者的重視,在生產者看來,只要他們產品的價格能夠被市場接受,無論多少產品都能賣出去,根本不用擔心消費者會有其他額外要求,因而生產者只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力求產品標準化,提高效率,通過大規模生產來降低成本以獲取利潤,形成了一種重生產輕市場的「以企業為中心」的市場營銷觀念。即「產品導向階段」。
第二個時代:感覺消費時代
這個時代由於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們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者開始注意同類產品在質量上的差異,並對創新的產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寧願花高一點的價錢去購買質量較高和比較新型的產品。「重品牌,重式樣,重使用」,成為人們消費觀念首先或主要的內容。因此,「喜歡」與「不喜歡」成為消費者的購買標準。對生產者來講,生產再多產品也能賣出去的好時光已經漸漸消逝。
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着工業化和機械化的發展,生產者的勞動生產率和產量迅速提高,這就使大量產品充斥市場,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買賣雙方的位置也因此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市場狀態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化成了買方市場。買什麼、買誰的、買多少都是由消費者在更大的選擇範圍中作出決策。所以,生產者的工作重點乃是用盡一切手段去刺激消費者購買自己的產品,使公司現成的產品能儘快地大量推銷出去,成為「銷售導向」階段。
他們花大力氣成立專門的銷售部門,或者不惜讓批發商、零售商們分享利潤,使用各種推銷和促銷手段,如廣告、打折、贈送禮品、推銷員上門遊說等,來達到目的:實現最大的銷售量。至於產品是否真正符合消費者需要,消費者買後是否會後悔或覺得上當,則不予太多考慮。從這個時代我們可以看到:消費者的需求開始多樣化,消費層次也越來越高了,生產者眼光也開始由生產向市場轉移,在「銷售導向」階段,儘管生產者對消費者不得不刮目相看,敬若上賓,但由於這種急迫的強銷心理,對消費者內心更為深層的需求還是處於一種漠然和忽視的狀態,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屬於一種「以企業為中心」的市場營銷觀念。
第三個時代:感性消費時代
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人們越來越重視心靈的充實,消費變得越來越挑剔,對商品的要求,已經不再是質量、價格,也不再是品牌。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靈的魅力,在購買和消費過程中是否能夠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因此,「滿意」與「不滿意」成為消費者購買的標準。
此時,生產者的地位越來越變得江河日下,一個空前嚴峻的課題擺到了生產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的面前:那就是市場競爭變得日益激烈,而消費者卻變得越來越挑剔。產品的賣方不僅必須使其商品具有競爭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認清消費者的需求,根據顧客的需求來規劃自身的經營活動,生產出符合人性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激起和滿足顧客的欲望,把顧客作為整個市場活動的起點和中心,一切從顧客出發,一切為了顧客。市場由「銷售導向」階段轉化為「需求導向」階段,形成了一種「以消費者(顧客)為中心」的現代市場營銷觀念。
可見,消費觀念與市場營銷觀念的演變是相互吻合的,需求導致生產,生產促進需求,兩者隨着人性需求的梯級式的變化而不斷地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和發展。
形成
消費觀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長期積澱的結果,又是社會現實的直接反映,在影響個人消費觀念的眾多因素中,主流消費觀念和個人因素則是影響消費觀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其一,主流消費觀念對個人消費觀念的影響。儘管西方的消費主義文化從20世紀50年代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主流,並未對中國產生廣泛的直接影響。中華文化及經濟思想中「居安思危」、「量入為出」根深蒂固,而建國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長期物質生活資料的匱乏,倡導艱苦奮鬥,勤儉建國,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的這種保守的消費觀念。這種深受傳統影響,業已形成的保守的主流消費觀念,不會因為在改革開放短短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迅速被改變。
其二,個人因素對消費觀念的影響。通過影響消費觀念各因素的建模分析,可以看出,影響消費者個人消費觀念的主要因素有收入、年齡、性別、籍貫、學歷,其中對消費觀念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學歷,高學歷由於受教育的程度相對較高,接受新觀念的速度快,在消費觀念上就更前衛,同時,這部分人由於文化程度較高,其收入水平也相對較高。而籍貫的不同也引起消費觀念的差異,收入相對消費觀念指數的係數較小,說明了單純收入的增長對消費觀念並不起主導作用,或者可以說,就文化與收入對消費觀念的影響來看,收入並不是影響消費觀念的主要因素。
影響
消費觀念在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行為。當然,消費行為的激發是商品本身的因素、品牌形象、消費者的主要消費動機及消費觀念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其中消費觀念起主導作用。具體來看:
其一,消費觀念影響消費者的品牌偏好。調查發現,消費觀念越前衛,消費者越傾向於喜歡和選擇國際性的品牌,而保守的消費者大多根據價格、質量比而選擇國內品牌。
其二,消費觀念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其消費環境的評價。通過對消費觀念指數和消費環境評價指數的相關分析,表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越前衛,其對消費環境的要消費環境則沒有太多的關注,對消費環境的要求也不高。可以看出,促進消費,提升消費觀念必然使消費環境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但環境的改善卻是通過政府、企業和各界組織的努力才可完成的。
其三,消費觀念影響人們對消費場所、消費方式的選擇。中國市民消費的主要場所是超市,其次為大型商場。選擇超市是因為人們認為商品價格合適,且商品質量有保證,物品比較豐富,服務也比較周到,同時,物流頻率高,也保證了商品的新鮮程度和新產品的不斷投放。
大型商場選擇較多主要認為它的服務和質量吸引人;自由市場、批發市場雖然價格低,但大多是流動性強的個體戶,價格失真比較嚴重且商品質量無法保證。調查顯示:有63.2%的居民選擇價格,有25.1%的居民選擇質量,有25.2%的居民選擇購物環境。學歷在大專以上者選擇第一因素為質量、服務的比例明顯高於平均水平,對價格的考慮則低於平均水平;在年齡段上,第一因素仍為價格,選擇了質量保證為第二因素,購物環境和方便程度則集中在老年和青少年群體中。
消費觀念為節約型的消費者很少去專賣店或精品店購物,比例僅為l2.9%,但選擇去批發市場和自由市場的比率卻是最高的;而具有提前消費觀念的消費者,選擇去專賣店或精品店以及大型商場的人數均超過一半,分別達N53.7%和55.2%,去批發市場和自由市場的比率又均不及其他類型的一半。
其四,消費觀念也直接影響人們的未來預期和未來消費。中國消費者未來幾年的主要消費整體上集中在住房(51.3%)、子女學業(49.4%)、旅遊(41.3%)三個方面,同時對汽車、金融、進修和家居裝修等有部分的需求,其比率分別為22.9%、22.3%、27.9%和15.9%。消費觀念越前衛,其在未來消費中住房、子女上學和家具裝修的比重就越低,而在旅遊、汽車、金融投資和進修等方面的比重就越高;節儉型和量入為出型的消費者在未來的消費主要還是住房和子女學業;而提前消費型在未來的消費中占比重最高的已經是旅遊、汽車和金融投資。
變化
前提
消費是生活的依附,消費品的發展沒有消亡的時刻,有的僅僅是更新換代的主題演變。準確把握未來消費概念的演變方向,對於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來講亦是尋找下一個投資熱點的契機。消費的本體是人,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推動消費品發展的根本源泉,要了解消費主題發展的方向,首要關鍵在於分析人在生活中需求和欲望的轉變。
過程
消費升級的過程大致經歷如下階段:必需消費-品牌消費-高端或奢侈品消費。在逐步升級的過程中,消費者所需要滿足的核心需求是不同的,分別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健康、舒適、安全、休閒、一定文化訴求為特徵的消費;以追求優質生活、彰顯身份滿足成就感、體現個性差異追求的可選性消費。在三個不同階段,價格彈性依次遞減,毛利率也依次升高。
預測
隨着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增長最強勁的熱點將逐漸從傳統的滿足基本衣食住行的消費品向滿足更高層次身心健康需求的消費品轉移,這不僅包括簡單的物質需求,更有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未來的新消費從需求角度向3個方向發展:以追求身體健康為終極目的的「健康產業」;以追求自身形象和居住環境提升為終極目的的「美麗產業」;以追求精神愉悅、放鬆休閒為終極目的的「快樂產業」。[1]
參考文獻
- ↑ 消費觀念轉變!國產品牌積木成為國內外玩家優選項,中國網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