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消費維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消費維權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以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而給消費帶來的應得的利益。消費者權益的核心是消費者的權利,其有效實現是消費者權益從應然狀態轉化為實然狀態的前提和基礎,而對於消費者權利的實現直接提供法律保障的,則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消費者權利

知情權

作為經營者,誠實信用是交易雙方應遵守的基本准測,不得隱瞞實情,不得作虛假承諾,否則就構成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一旦發生爭議或造成損害,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給予賠償 。

安全權

消費者的安全權分為人身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首先考慮的便是商品和服務的衛生、安全因素,不希望因衛生安全方面存在問題,導致生病、身體受到傷害,甚至產生生命危險。財產安全不僅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是否安全,更重要的是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 務以外的其他財產的安全,只要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消費者就有權要求賠償。

監督權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選購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行為必須是自願的,不必以經營者的意願為自己的意志,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同時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和服 務的行為必須合法,不能把自主選擇權建立在侵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益之上。此外自主選擇權通常只能限定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 的範圍內,不能擴大到使用商品上。

公平交易權

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必須保證質量、價格合理、計量正確,不得違反平等自願、公平交易的市場準則,違背消費者的意願強制交易。

結社權

消費者組織起來依法成立消費者社會團體,形成對商品和服務的廣泛社會監督,及時處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指導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及時解決消費糾紛。

獲得有關知識權

所謂消費知識,包括消費態度知識,使消費者科學指導自己消費行為;有關商品和服務的基本知識及有關市場的基本知識,以指導自己作出正確消費選擇。所謂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包括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以及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爭議時的解決途徑等。

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

尊重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人格尊嚴是消費者享有的最起碼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加以污辱和誹謗。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利包括姓名權、名譽 權、榮譽權、肖像權等。對於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的行為,法律視情節輕重予以相應民事制裁。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還應予以刑事 制裁。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飲食、服飾、居住、婚葬、節慶、娛樂、禮節、禁忌等風俗習慣有所不同,都應受到尊重,保護少數民族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關係到民族平等團結、促進安定 團結的大事。

求償權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由於經營者的過失或故意,可能會使人身權和財產權受到侵害。這裡的人身權包括消費者的生命 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等;財產權包括直接的財產損失和間接的財產損失。對於商品的購買者、商品的使用者、接受服務者以 及在別人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受到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其他人而言,只要其人身、財產損害是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而引起的,都享有求償權[2];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服務者均要承擔賠償責任,而不論其是否有過錯;除非是出於受害者自己的過錯,如違反使用說明造成的損害,則商品的製造者、經銷者不承擔責任。按照法律規定,消費者除因人身、財產的損害而要求獲得賠償損失這一最基本、最常見的方式之外,還可以要求其他多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如修理、重作、更換、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

視頻

消費維權 相關視頻

學生消費維權宣傳片
消費者究竟應該怎樣維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