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水務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南省水務廳,為主管全省水務工作的海南省政府組成部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9]10號)設置的[1]。
水利情況
海南為海島獨立水系,雨量較充沛,但降雨時空、地區分布不均;且地形為中間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部山區丘陵向四周以輻射狀流入海,構成河流眾多、河短坡陡等特點。因此,海南的治水方針為以蓄為主,蓄、引、提相結合。
海南島水資源較豐富,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154條,其中集水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89條(獨流入海39條),占全島面積拭目以待84.4%。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流域面積分別超過7000平方公里、5000平方公里、3000平方公里,三大河流域面積占全島面積的47%。集水面積在1000--2000平方公里的有陵水河、寧遠河,500--1000平方公里的有珠碧江、望樓河、文瀾江、北門江、太陽河、藤橋河、春江及文教河。全省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14.7億立米,其中地表徑流303.7億立米,具有集中開採價值的地下水11億立米。2002年水資源總量333.12億立米,全省總供水量45.01億立米,占總量的13.51%;總用水量44.08億立米,其中農業用水量35.76億立米,工業用水3.59億立米,生活用水量4.73億立米。
建國以來,全省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64.06億元(含大廣壩20.3億元),其中省級以上投資45.17億元(含大廣壩20.3億元)。興建蓄水工程2425宗,其中:大型水庫6宗(含牛路嶺和大廣壩)、中型水庫68宗、小(一)型水庫258宗,總庫容93.72億立米,興利庫容62.07億立米;引水工程3459宗(其中萬畝以上12宗);水電站315座,裝機53.2萬千瓦,其中小水電21.2萬千瓦。同時還修建江海堤防77條,總長259.4公里,捍衛耕地面積37.2萬畝,捍衛人口61.3萬人;初步治理洪澇面積31.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0平方公里。維修加固防滲硬化渠道6816公里。2003年,全省供水能力56億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積358.5萬畝,占耕地面積55.6%,比1950年增長8.6倍;旱澇保收面積246萬畝,占耕地面積38.3%。
由于海南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海島水系的特點,造成了海南島經常遭受洪澇災害,素有「颱風走廊」之稱。洪泛區主要分布在南渡江下游,萬寧太陽河、龍滾河、龍首河、瓊海的九曲江、塔洋河,文昌的文教河、石壁河、珠溪河、文昌江、三亞市的雲羅河、寧遠河,儋州市的北門江,臨高縣的文瀾江,陵水縣的陵水河,樂東縣的望樓河,東方市的感恩河等河流下游,占整個洪泛面積的80%。發生洪泛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堤圍保護,暴雨一來,損失很大。潮泛區主要分布在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澄邁、臨高、樂東等市縣沿海地區,占全島潮泛面積的95.6%,發生潮泛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處於颱風正面或影響區,加上沒有堤圍保護,颱風暴潮一來,潮水上漲,大片農田受淹,給農業生產和人民財產造成較大的損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