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省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省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浙江省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原名嚴州中學,位於古嚴州府的北門,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富名望的百年名校。

古嚴州府設立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嚴州府最初設立在唐武德四年(621),當時嚴州轄桐廬、建德、分水3縣。

教育理念

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素以「嚴實」校風著稱,恪守「嚴勤實敬」的校訓,秉承「務本求實,創新求真」的嚴中人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優化學校育人環境[1]。104年來,萬千學子在她的懷抱中求知探索、奮進揚帆,已成為政界要員、社會名流、學術泰斗、商賈大腕:原中共中央委員、中國武警部隊總政委徐永清上將,原中共中央委員、中國記者協會主席邵華澤中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教授,新華通訊社副社長馬勝榮、何東君,原國家地震局局長方樟順,原文化部副部長石西民,著名學者夏承燾、嚴濟寬、戴不凡……

基礎設施

目前,嚴州中學又於2001年投入使用了坐落於新安江城東開發區的新校區,占地260餘畝,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擁有一流的教學設備。計有天文台、天文望遠鏡、現代化的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學術報告廳、體藝樓、圖書館、體育館、公寓式學生宿舍、學習餐廳、標準田徑場、塑膠跑道、各類球場等等。實驗、電教、勞技、體音美設備一應俱全。還配備有學校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和廣播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電話通訊系統等。

嚴州中學正以高規格的辦學條件、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的教學成果,以「弘揚百年校風,再鑄世紀輝煌」的熱情,團結進取,韜勵奮發,去開創嶄新的明天。

辦學歷史

古嚴州府設立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嚴州府最初設立在唐武德四年(621),當時嚴州轄桐廬、建德、分水3縣。從唐末起,嚴州府名稱和轄地雖偶有更改,但是基本穩定在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2]。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特別是建國後新安江水電站的建成,建德縣治從梅城搬到白沙,繁榮了十多個世紀的梅城便漸趨冷落,許多曾經名噪一時的古蹟文物也漸漸地被人淡忘,如今三山環峙(富春山、烏龍山、南高峰)和三江回流(富春江新安江蘭江)的梅城,與新掘起的新安江相比,不免顯得有點孤寂與淒涼。嚴州中學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八百多年前。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任睦州知府不久,就捐薪創辦了龍山書院,這是嚴州府城中最早的書院,由此揭開了古嚴州教育的新篇章。1170年嚴州守臣張敬夫創建麗澤書院,邀著名教育家朱熹前來講學。清康熙時知府吳昌祚創建了文淵書院;嘉慶時,知府張丙震改文淵書院為雙峰書院,這便是嚴州中學的前身。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根據新頒布的壬子學制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九中學校。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九中學。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七月,改名為浙江省立嚴州初級中學。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七月,奉令添設高中部,校名改為浙江省立嚴州中學,立石碑《浙江省立嚴州中學添設高中部記》(碑文由嚴濟寬校長撰寫)。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梅城,人民政府接管學校並實施新民主主義教育。一九五四年校名改為浙江省嚴州中學。一九五九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全省十六所之一)。一九六六年改名為建德縣東方紅中學。一九七二年改名為建德縣嚴州中學。一九八零年被定為省第二批重點中學。一九九八年三月被定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視頻

浙江省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 相關視頻

百年名校的傳承與創新——浙江省嚴州中學
2019華東師範大學宣講團-浙江省嚴州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