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杭嘉湖平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浙江杭嘉湖平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作為杭嘉湖平原生態監測和研究平台,生態站採用一站多點布局,開展林內常規氣象、土壤和水文監測、評估與森林-環境質量關係的觀測研究,面向長期定位觀測研究的需求,立足於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對平原森林生態系統進行長期定位觀測研究,結合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建設等),監測和評估森林生態環境,服務於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為我國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經營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森林培育、土壤學遺傳學[1]、生態學等學科領域。

發展歷史

浙江杭嘉湖平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境內,處於北緯30°43′-30°11′,東經119°33′-120°06′之間,踞浙、蘇、皖三省結合部,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蘇州。2015年建站,2017年獲國家林草局(科基字[2017]86號)批准成為浙江杭嘉湖生態站/野外台站。

科研條件

生態站具有科研用房1844.5平方米,試驗場地(地表徑流場、測流堰、固定樣地等)30個,在安吉、桐鄉、莫干山等地設立觀測站點。配有儀器設備46台/套,價值369.65萬元。

科研成就

生態站依託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科技部社會公益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共計37項,項目經費2339.7萬元。近5年發表論文180多篇,出版3部專著,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8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第6屆梁希青年論文獎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學技術獎1項。

人才培養

生態站施行站長責任制,現任站長鍾哲科研究員,固定研究人員14人,流動人員8人。其中管理人員4人,野外觀測和數據管理2人,研究生2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16人,有博士學位的16人。現有研究人員專業涵蓋森林培育、土壤學、遺傳學、生態學等學科領域。近年來,生態站共組織或承辦了「杭嘉湖定位站第一次學術委員會」等全國性學術會議1次。組織重要出訪7多團次,接待來訪17人次,促進了國家站、省站間的合作交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