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瀏陽蒸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瀏陽蒸菜是一道湖南的傳統名吃,屬於湘菜,含油脂少、熱量低,易於消化吸收。蒸製過程中以水滲熱、陰陽共濟,清淡養胃。 相傳起源於明朝,歷經500多年發展。瀏陽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蘊植出的天然食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特別是氨基酸和含氮物質非常高,使味道更鮮美。獨有的加工技法,豐富的食材品味,使瀏陽食材更具獨特性。[1]

製作方法

蒸雞蛋

一種叫清水雞蛋. 用煮開的水冷卻後沖雞蛋. 蒸出來是澄黃澄黃的嫩水雞蛋. 須用調羹盛起。

一種叫夾雞蛋. 雞蛋直接攪開. 放好作料後. 在蛋黃上放上些新鮮的碎辣椒末.出籠的時候. 用筷子直接夾便可.

一種叫鹽水雞蛋. 用紫蘇泡過的鹽水雞蛋. 打入竹碗中. 撒上碎辣椒. 和夾雞蛋同樣使用.但多了種味道。

腊味合蒸

是最常見的蒸菜,也是最有講究的蒸菜。比如霉乾菜蒸臘魚臘肉,其堆放次序一定是霉乾菜在最下面,臘魚在中間,臘肉在最上面,而且肥的那部分還要疊放在那圈臘肉靠圓心的部分。這並不完全是一種傳統,還因為有着從味道方面的考慮。霉乾菜放在最下,是因為霉乾菜遇熱後酸味向上散發,能被上面的臘魚臘肉吸收;臘肉放在最上,肥的部分向里,一旦開蒸,滋滋的油能順着地形向下滲透,使臘魚尤其是霉乾菜充分吸收油脂。這樣蒸出來的菜,不同材料之間相互借鑑,最終給食客們呈現出其本身無法達到的口感。

豆豉蒸排骨

[原料/調料] 蒸排骨材料:小排骨 12兩 傳統豆腐 1塊 瀏陽豆豉醬 2大匙 蔥花 2大匙

瀏陽豆豉醬材料:絞肉 1碗 豆豉 1碗 蒜末 1/2碗 紅辣椒 隨意 油 適量 醬油 1~2大匙 米酒 1大匙 鹽 少許 水 2大匙 鹽、味精 各適量

[製作流程] 蒸排骨作法:(1)排骨先以醃料醃15分鐘,再加入瀏陽豆豉醬攪拌均勻。

(2)將豆腐從中間剖開,鋪在盤底,上面撒點鹽、味精,再將作法(1)材料鋪排在上面,蓋上保鮮膜,放入蒸鍋中蒸1小時至排骨熟爛,取出去除保鮮膜,撒上蔥花即可上桌。

瀏陽豆豉醬作法:(1)起油鍋將豆豉爆香撈起備用。

(2)利用原來的油鍋將絞肉炒熟,再加入蒜末爆香,最後加入辣椒並將豆豉加入炒勻。

(3)如果油量過少,必須再加入油,直到淹過材料繼續加熱至煮開,即可熄火,放涼後才可裝瓶保存。

粉蒸肉1

原料

切片五花肉、蒸肉粉、甜麵醬、辣醬、醬油、白糖、料酒、雞精、蔥姜蒜、南瓜

做法

1)五花肉留皮切薄片。2)將五花肉片放入碗中,依次倒入甜麵醬、辣醬、醬油、白糖、料酒 雞精和蔥姜蒜,攪拌拌勻,醃製半個小時。

3)醃好後,用筷子清除掉蔥姜蒜,倒入蒸肉粉,如果太干,可以加入適量清水,確保每片肉肉都穿上「粉粉裝」哈。

4)南瓜切厚片平鋪在盤子裡,把裹好米粉的肉肉一片片夾到盤子裡擺好。大火蒸30分鐘即可。

魚香蒸蛋

原料

雞蛋4個,肉餡50克,干木耳10克。

輔料

蔥花10克,薑末、蒜末各5克,辣豆瓣醬4克,鹽3克,白糖、醋、香油、水澱粉各適量。

準備

雞蛋打入碗中,加鹽、少許水攪打均勻;木耳泡發,去雜質,切碎。

做法

1.將雞蛋液放入蒸鍋中,文火蒸至熟。

2.炒鍋燒熱,倒入油燒熱,下入肉餡炒散,再放入蒜末、薑末、辣豆瓣醬炒香,然後加入鹽、白糖、少量水煮開,放入木耳再次煮開,用水澱粉勾芡,淋入醋、香油,撒蔥花製成魚香汁。

3.將魚香汁淋在蒸蛋上即可。

粉蒸肉2

一、把五花肉切塊,用海天牌生抽、胡椒醃一下,這樣肉有味些。

二、把泡好捻碎的米,加紅腐乳的水,拌勻,加肉,拌勻。

三、蒸爛,即可。

註:喜歡五香粉的,可以適量加一點拌勻,不要加糯米粉!

就是一般做飯用的米,用冷水泡2-3小時,然後放在砧板上,用擀麵杖壓碎。

蒸排骨

排骨斬段,用適量鹽拌勻,然後把蒜頭和姜拍成蓉,均勻撤在上面,上鍋蒸時再下醬油,一般蒸10-15分鐘就OK啦。

蒸炸菜肉餅

將五花肉和炸菜一起剁碎,然後下適量鹽、醬油,少許糖上鍋蒸。

瀏陽蒸菜的做法9:冬菇蒸雞

如是干冬菇首先要泡軟,切件,雞肉斬段,適量鹽,花生油。

歷史由來

瀏陽蒸菜起源於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河的上游——大圍山腳下的東區鄉鎮,隸屬於湘菜系列。相傳明初時南京政權的朱元璋派兵與荊湘政權的陳友諒開戰,因瀏陽人支持陳友諒,朱元璋便血洗瀏陽,造成「地廣人稀、不見炊煙」的慘象,使瀏陽周邊省份的人口大量遷徙到瀏陽。據《瀏陽縣誌》記載,「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潭州,今長沙〕,瀏遭殲屠殆盡,奉詔招鄰縣民實其地」。於是外地移民紛紛遷入大圍山腳下插草為標,當時移民大都來自江西,成為當地人口的主要來源。明嘉靖年間,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亂,逃入江西宜春,隨後,廣東人亦接踵而至,竟達數萬。他們搭棚而居,被稱為「棚民」,明亡後,「棚民」不斷反清,遭清廷捕殺,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潛入大圍山的深山僻壤,墾地開荒……這些遷入戶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稱為「客姓」,當時較平闊的地方均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進入山區定居。 客家人離親別祖,顛沛流離,歷盡艱辛,千里遷移,來到瀏陽繁衍生息,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客家文化。

瀏陽蒸菜最早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他是老百姓為反抗官府躲避抓丁而準備一天的飯菜,在蒸飯的時候整好幾個菜碗放到飯甑里一起蒸,只要飯蒸熟了菜也就熟了,端起飯甑就可以吃飯,這樣節省了做飯時間,也儘量少見炊煙。就是在極端時期(強收鍋、爐,發現炊煙抓丁時期),也利用夜晚做飯菜,並且夜晚看不到炊煙,有利於隱蔽做飯菜。那時的菜餚主要是乾菜、臘貨、罈子菜,便於保存且方便快捷,這一習俗被廣泛流傳,沿襲至今,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風味菜系。

相傳,唐朝的藥王孫思邈,歸隱瀏陽孫隱山,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喜食蒸菜,亦痴心研究蒸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活101歲;而花炮祖師李畋,也以蒸菜宴請觀賞花炮的鄉親。又相傳,1927年,瀏陽文家市老鄉以「瀏陽蒸菜」款待毛澤東和秋收起義會師的部隊;1955年,王震將軍以瀏陽蒸菜款待上天山的「八千湘女」。

視頻

大國之蒸瀏陽蒸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