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亭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流亭街道

中文名 :流亭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流亭街道隸屬青島市城陽區,介於北緯36°06′25″-36°10′06″,東經120°16′21″-120°20′51″。東鄰夏莊街道,南接李滄區,西隔膠州灣與紅島街道相望,北與城陽街道毗連。東西最大橫距10.2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千米,總面積59.6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3.5千米。 截至2014年,轄27個社區 ,總人口132978人(2010年)。

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億元;財稅總收入25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66億元;外貿進出口24億美元。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1]

位置境域

流亭街道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南部,介於北緯36°06′25″~36°10′06″,東經120°16′21″~120°20′51″。東與夏莊街道相鄰,西瀕膠州灣與紅島街道隔海相望,北與城陽街道毗連,南與李滄區湘潭路街道和婁山街道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0.2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公里,總面積59.59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長19.9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總長11公里。

地質

地質形成流亭街道域內屬膠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為濱海丘陵地帶區,位於中朝古陸膠遼地盾的南部,構造體系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構造部位。從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已成為復背褶皺。距今約0.8~1.29億年的燕山運動晚期,相繼有熔岩噴發和花崗岩廣泛侵入,緩慢冷卻上升,逐步構成現存的地質輪廓。部分為丘陵過渡帶,其餘部分皆為白沙河下游形成的小沖積平原。地質構造以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為主。

地形地貌

域內地層為火山噴發岩產物,包括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紋岩等,大都被第四紀地層覆蓋。第四紀地層分布廣,自嶗山向西部平原逐漸加厚,1~2米厚的殘積層分布最廣,流亭街道約在8~30米之間,多由砂土、砂質黏土、砂礫卵石組成。西後樓-雙埠-女姑口一帶分布有青山上亞組;仙家寨-城陽街道前桃林一帶零星分布有青山下亞組。

流亭街道地貌屬平原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區,地勢基本呈東高西低狀,有少許丘陵土坡。白沙河兩岸多衝積層,海拔在5~10米之間。濱海灘地,主要分布於雙埠、李家女姑、葦村濱海沿岸的海退地段,地貌緩平,是海積平原,屬海積地貌,其坡降在0.1%左右。女姑鹽場(現空港工業聚集區)屬人工地貌。

女姑山位於流亭街道的西南部,海拔59.6米,屬石門山支的中支;雙埠村前後有兩個山丘,海拔分別為24.5米、22.3米;紅埠村前的紅埠嶺,海拔44.2米。

氣候

流亭地域屬中緯度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季風進退明顯,具有雨水豐富,年溫適中的特點。由於瀕臨黃海,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氣候特徵表現為:春季較冷回暖晚,夏無酷暑雨水多,秋季偏熱降溫遲,冬少嚴寒雨雪少,並且有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水資源

水資源來源於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至20世紀70年代初,流亭地域地下水豐沛,水位一般在-3~-5米。白沙河常年流水不斷且水質優良,是青島市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時,女姑山、趙哥莊等村莊亦建庫塘,攔蓄大氣降水。80年代初始,大氣降水量平均偏少,加之採集過度,白沙河常年斷流,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沿海地區海水倒灌,地下水質及土地鹽鹼化。90年代,攔白沙河蓄水,沿河兩岸地下水位提高,海水倒灌態勢得到控制。

土地資源

域內行政區域幾經調整,轄區面積亦多次變動,1987年轄區面積為41.3平方公里,2003年為59.59平方公里。

境內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72.7%;鹽鹼荒灘及海塗面積(後為人工地貌)18.3平方公里。分布於沿海一帶;丘陵高埠僅占總面積的5.0%。

按照國家土地生產力分級原則和山東省土地分級八項標準劃分,境內土地70%以上屬於二級地,屬上佳耕作用地。沿海灘涂的鹽業、海產養殖用地屬七、八級地。

根據街道辦事處土地管理站土地用途分布情況調查統計,2003年末,境內主要用地分布為:耕地與非可耕地(含土地)585公頃;交通路網建設用地454公頃;民航青島國際空港用地507公頃,建設用地3556公頃。工業、交通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76%。

植被資源

流亭域內林木植被自然分布屬華北落葉闊葉林帶膠東松櫟林區。因地處亞熱帶之終、北溫帶之始,又瀕臨黃海,故氣候溫和濕潤,宜於南北各方多種植物在此生長或馴化繁殖。

白沙河畔周圍的沙灘與田間生長着溫帶沙生植物,有節骨草、狗尾草、三棱草、烏眼草、剌八菜、老鼠布袋、蒲公英、苦菜、薺菜、灰菜等。此類植物對沙灘能起保土固沙作用;沿海沙灘生長着溫帶鹽生植物,常見的有鹼蓬、鹼蒿、蘆葦、檉柳、獐毛草等。半濕型闊葉落葉樹種主要有楊樹、柳樹、槐樹、榆樹、楸樹、梧桐樹等,落葉灌木樹種有棉槐、蠟條等。農業栽培植被的覆蓋率為90%,其中經濟林木有葡萄、山楂等果樹。

人口民族

人口

總戶數2.4萬戶,戶籍人口6.9萬人,流動人口7.3萬人。

民族

截至2003年,全街道有朝鮮族、滿族、回族、侗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壯族、苗族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