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洱源縣第三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洱源縣第三中學座落在省道平甸公路旁煉鐵街北郊,西距洱源縣城52千米。學校總占地面積為37334 平方米。

所獲榮譽

曾獲大理州「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洱源縣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安全教育先進集體」等殊榮。

學校規模

洱源縣第三中學中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學歷達標 100%,其中中學高級教師7人,中學一級教師13人[1],現有教職工隊伍中,有120多人次受到縣級以上表彰,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大理州優秀教師3人,縣政協表彰山區優秀教師5人。州級以上各類表彰38人次,40多人次獲縣級教育教學成果獎。教學論文有11篇獲縣級以上表彰,其中2篇獲國家級一等獎。隨着高中辦學的恢復,不斷有新招聘的大學優秀畢業生注入,教師隊伍新老搭配、門類齊全,形成優勢互補的師資陣容。學校鼓勵青年教師在職進修,通過函大、自考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認真開展教研活動,請老教師總結經驗,帶好青年教師,確立了「政治上有進取心、育人上有關愛心、事業上有責任心、工作上有自信心,為人師表,樂於奉獻」的教風。

辦學理念

洱源縣第三中學自辦學以來,堅持把提高師德修養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廣大教師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品德修養、教學技能、法律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同時,堅定不移地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盡心盡力辦好山區民族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隊伍素質不斷增強,教學管理、教學科研、教學成績不斷提高。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山區民族學生多,農村學生多,寄宿學生多的特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2]。從「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出發,按照「立足山區,教學生一年,想學生一生」的辦學思路,積極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合」的課改目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各個學科教師堅持「低起點,密台階,多輔導,細批改」的教學方法,耐心細緻地釋疑解難,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山區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不斷地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多渠道,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達到「教學創新,關愛育人,弘揚個性,質量上乘」的目標。着力培養形成「文明守紀,適應生存,善于思考,樂於創新,自主發展」的學風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校風。洱源縣第三中學成立以來,為各條戰線和山區少數民族脫貧致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深得社會的讚譽。

視頻

洱源縣第三中學 相關視頻

大理州洱源縣玉湖中學啦啦操
洱源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