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文武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洞房文武錯》,家庭倫理輕喜劇。金強、唐荷祥1993年編劇。
劇目介紹
寫兩封捷報同降臨,兩頂花轎同進門。功名、良緣同時降臨到孔府二子孔文、三子孔武身上。此事卻觸動了長子孔德、長媳尤氏兩顆不平衡的心,從而引發了不該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南京市越劇團演出,導演韓林根。1993年參加江蘇省首屆戲劇節獲劇目獎,優秀音樂設計獎(謝子華),優秀燈光設計獎(伊天夫、楊慶錦),舞美設計獎(俞輝),樂隊伴奏獎。主演趙時鶯、李萍獲優秀表演獎,陶琪、水小燕、陳菊芳、陳少君獲表演獎。1993年與天津電視台聯合攝製越劇電視劇,獲中國電視戲曲片「展播節目獎」。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洞房文武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