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Ly NO.49 middle school)的前身為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子弟學校。該學校是由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子弟中學、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子弟小學和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子弟小學合併而來。2006年,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三所學校整體移交給洛陽市人民政府,更名為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
學校綜述
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原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學校)創辦於1958年10月,位於澗西區中州西路322號。校園占地面積21000餘平方米,擁有綜合實驗樓、兩棟教學樓和一個250米環形塑膠跑道標準運動場。教學設施[1]齊全,建有理化生實驗室、科學實驗室、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2]、信息技術室、電子備課室、圖書室等各種標準功能室。
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在洛陽興建了十大廠礦,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建廠初期,澗西區一片荒郊,為了解決來自全國各地職工子弟的教育問題,各大廠礦都興辦了自己的學校,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子弟小學也是在這種形勢下,於1958年10月創辦。
當年學校坐落於洛陽市澗西區19號街坊。南鄰洛陽耐火材料廠19號街坊家屬宿舍。北靠洛陽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8號街坊家屬宿舍。東面是洛陽市第九中學。西面是武漢路大道。
後隨着工廠職工的需求增加,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1960年9月,開始附設初中班。
1961年經洛陽市教育局、澗西區教育局、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批准正式創辦初中班。1963年中學成為比較完整的初級中學,同時與小學分開。招生四屆四個班初中學生,畢業一個班共24名學生。1970年增加了高中,(2013年起,不再設立高中,成為了一所初級中學)初中由此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校址位於中州西路322號,小學也分成了一校、二校兩所學校,分別位於武漢路18號街坊和中州西路北01號街坊。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烽火燒到了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三所學校。三所學校都先後開始停課教職員工被集中起來搞「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革命造反」的口號中學校領導和很多老師都遭到了批判。工人宣傳隊先後進入三所學校,學校的各項教學工作處於癱瘓狀態。其間有三批學生先後到南陽、新安等地上山下鄉。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之下,學校全體教職工積極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狠抓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先後有很多同學考上各類大學和大中專,在社會上引起極佳的反響。
隨着企業的改制和市場的激烈競爭,工廠對學校的投入越來越少,有一段時間學校教職工的工資完全靠自籌解決,學校進入了極端困難的時期。
2006年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企業學校移交社會的精神,河南柴油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三所學校整體移交給洛陽市人民政府,更名為洛陽市第四十九中學,學校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學校正蓬勃發展。
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教職工7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1人,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2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3人,省市級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28人。學校擁有一個精誠團結,朝氣蓬勃的領導集體和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辦學特色
該校有一個精誠團結,朝氣蓬勃的領導班子,20餘年的教育經歷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教育事業的執着的精神發揮着帶領和表率作用,帶領全校師生共同進步;該校有一套科學規範,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在規範師生行為的同時,能夠很好地激勵廣大師生積極進取,2011年中招成績優異,128名初中畢業生超洛一高錄取線1人,超過省級示範高中錄取線21人,被市教育局授予洛陽市「2011年初中目標管理進步學校」。在洛陽市2012年優質課比賽中,該校朱江波、劉振紅等6位青年教師榮獲一等獎,9位青年教師榮獲二等獎;在洛陽市2012年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質課大賽中,該校趙毓、李海燕等7位青年教師榮獲一等獎,另有2位青年教師榮獲二等獎。
學校榮譽
該校連續3年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高考目標,受到局領導的表彰。在過去的三年裡,學校先後取得了河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洛陽市衛生先進單位、洛陽市教育局先進基層黨組織、洛陽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洛陽市依法治校示範校、洛陽市教育局實施國家體育標準先進單位等二十多項集體榮譽;該校是市教育局確定的毽球訓練基地,在2012年洛陽市晨光體育競賽活動中,初中男子、女子毽球隊榮獲全市第一名,高中男子毽球隊榮獲全市第二名,高中女子毽球隊榮獲全市第五名。
參考文獻
- ↑ 中小學教學設施設備配備標準,道客巴巴,2014-01-12
- ↑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體教室,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