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泛舟謠》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目錄

作品欣賞

泛泛〔1〕水中流,

迢迢〔2〕江上舟。

長風〔3〕鼓波瀾,

助之萬里游。

回首面崇崗,

掩淚泣其儔〔4〕。

森森千萬章,

老死守故邱。

或為風雨剝,

腐蝕偃岩陬〔5〕;

或為社上櫟〔6〕,

匠石不回頭。

縱若上古椿〔7〕,

八千歲為秋。

眼界如井蛙〔8〕,

多壽徒多口〔9〕。

說明

《詩稿》推斷此詩作於1910年正月。時與五哥郭開佐同往成都就學,從沙灣乘舟到樂山途中作。抒發了渴望「奮飛」,志在高遠的抱負,不甘於蟄居沙灣一隅,當一輩子井底之蛙;嚮往到歐美、日本、京津滬或成都去,求得更多新知,更大發展。見作者《我的童年》。詩中連用了《莊子》的三個典故:「社上櫟」(《人間世》)、「上古椿」(《逍遙遊》)、「井蛙」(《秋水》),對莊子「清靜無為」思想加以反駁,值得注意。

注釋

〔1〕泛泛,漂浮貌。《詩•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2〕迢迢,遙遠貌。《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3〕長風,《詩稿》作「長夜」,照原稿校改。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4〕儔,同類,朋儔。

〔5〕偃,倒臥。陬,角落。謂山石滾落,被風雨侵蝕。

〔6〕社,古代土神廟,轉義為村落。櫟,樹名,喻無用之材。見《莊子•人間世》。

〔7〕上古椿,傳說中的長壽椿樹。《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8〕井蛙,井底之蛙。《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以海者,拘於虛也。」

〔9〕原稿缺字,疑為「愁」或「憂」。[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