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陽古民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陽古民居

中文名稱;河陽古民居

地址;麗水市縉雲縣新建鎮

建立時間;五代末期

榮譽;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河陽古民居為新建鎮為一地名,在我國浙江省、江蘇省以及四川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河陽歷史文化保護區源遠流長,走進河陽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錯落有致的明清古建遺存,清一色的灰色建築群落,給人含蓄、委婉的感覺!

序言介紹

河陽古民居,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新建鎮鎮西1.5公里的河陽村。始建於五代末期,為元代古民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000年2月18日,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距縉雲縣仙都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16公里。古香古色,原汁原味,千年古村,明清建築。

民居特色

河陽歷史文化保護區源遠流長,保護區內現存古民居建築群。河陽村號稱"煙灶八百、人口三千",是個有着1100多年歷史的古村莊,河陽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莊設計特色,現有十大宗族莊園式古民居建築群和十五座古祠堂,有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剎"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門"及"八士門"前明太祖朱元璋御賜的石"稀罕",古代的大橋、農具、家具、壁畫、詩句、匾額、雕刻,還有堪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的河陽窗花剪紙,以及歷代農民義軍的遺蹟,古色古香的民俗活動,構成了江南罕見的千年文化古村。還有十座古祠堂,五座古廟宇,百棟舊弟共1500餘間,乃是明清兩代所建,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堪稱"江南一絕"。弄堂、街道、水系充滿古怠。風火山牆、馬頭牆毅然聳立,磚雕木雕複雜多樣,四合院、大天井、磚木結構、屋面雙披,自稱特色。主要院落,宗祠為前廳後堂,雕龍畫棟,名勝古蹟密集。[1]

河陽村民94%姓朱,這裡山清水秀,民風古樸,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耕讀傳家,為江南罕見的古村落活化石。

河陽古民居的最大特點就是清一色的灰色建築群落,給人含蓄,委婉的感覺!古民居的建築很有特色,有的古宅弟大門前築有"園洞門",門像園形像現代的園林建築,門上寫上"循規"、"映月"等字。古民居外牆建築最有特色的是答樵路,在這條路上有32個馬頭狀的牆頭,遠遠望去似像是一匹匹昂首的馬頭在仰頭長嘯,氣勢非凡。牆頭因此也叫"馬頭牆"。馬頭牆的特點是"黑瓦白牆,飛檐翹角,依山傍水"。

民居的歷史文化

"河陽"一詞遷自河南,唐末僖宗年間(約公元九世紀七十年代)河陽朱氏始祖吳越國掌書記朱清源朱清淵兄弟原籍山東濮陽,後遷徙到河南信陽,自幼勤奮好學,學識淵博。公元 933 年唐朝末年,群雄四起,你爭我奪,兄弟倆為避五季之亂,到了浙江杭州

當時杭州屬於吳越國,吳越皇帝錢武肅王聽說朱清源學問淵博,口才出眾,既聘他為掌書記,成為王宮主管。武肅王病故,天下兵爭四起,天下紛爭,大勢未有所屬,哥哥朱清源勸弟弟朱清淵要韜光養晦,"負英武之才,志欲勘亂之功,以靖中原"。先隱居起來,以待天下清。於是武肅王死後第二年朱清源攜弟弟漫遊括蒼之縉雲,看到那裡山水秀麗,就選擇山下的風水寶地而居,為使朱氏後裔不忘祖宗之本,取河南信陽各一字而名"河陽"。於是也就有了現在的河陽村。朱氏定居以來,已繁衍四十三代。現居河陽的為第三十五至四十二代朱氏子孫。江南不少地區,如青田、湖州、麗水、溫州、台州,甚至福建福州、安徽歙縣等地的朱姓,各支各派大多發源於河陽。一千多年來,他們崇尚禮教,耕讀傳家,重農經商,人才輩出,富甲一方,成為縉雲望族。

河陽村不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文化璀璨,底蘊深厚。河陽人在自家門前用鵝卵石鋪設銅錢圖案,在銅錢朝門口的部位缺了一部份,它的寓意是"錢進門",主人做生意,一出門就踏進錢眼裡,表示發財致富。這枚銅錢可不一般,它可以預報天氣。這是因為這幾條邊的泥土在鋪設前經過鹽滷水浸泡,天氣轉陰就會返潮變黑,所以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河陽不但有氣象錢,在有的天井裡還有氣象鹿,氣象牛呢!由此可見,河陽人有多聰明啊!河陽木雕作為河陽村古民居及宗族建築的重要裝飾,體現了明清古建築風貌及河陽村當年盛況。河陽木雕在表現內容上力求簡潔自然,略帶幾分含蓄,具有鮮明個性,雕刻主要分布在比較醒目的位置如廊下、門窗、牛腿、神龕等幾處,且在同一部分也有簡繁之分,細部各有千秋,體現了理財精明,注重實效、不顯奢華的精神。裝飾手段自然、活潑、典雅,雕有動物植物等圖案,技藝之高超,讓人驚嘆不已。

八士門

元代河陽最著名的建築就是"八士門"。

朱氏歷代祖先以耕讀傳家,重農經商,人才輩出,富甲一方。宋元兩代曾出八位進士,形成"義陽詩派"。相傳"八士門"就是為此而建。"八士門"前還有一對無頭的石獅子,石獅乃朱元璋所贈,取名"稀罕",意指河陽一村出了八進士實屬稀罕。石獅至今尚在,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八士門"為河陽村正大門,歷史上河陽人一直以為它在中峰山"五龍搶珠"入脈處,風水上極為重要,因此又稱它為"八字門",為了八字好,河陽人娶媳婦、嫁女兒、出殯都要過"八士門",此風俗沿襲至今。現存的一溪兩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村莊布局乃元代設計。

"十八間"民居古色古香

古民居建築分布以150米長的古街為中軸線,古街左右各有五條橫巷,分布着五個古建築群,六個朱氏宗祠32間古廟面。宗族莊園式古建築分布在古街北面,大多是磚木結構,四合院式設計。規模較大的有廉讓之間、耕鑿遺風、循規映月等。大多建築都有十八間房,故叫"十八間"有二十九間房的就叫"二十九間"。廉讓之間意指廉潔謙讓的人家,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是河陽"十八間"中建築最精緻、設施最完備的封閉"十八間"。它有獨立的自立的自用水井,整幢建築分前廳、後堂、伙房、豬舍、毛廁等幾部分。外牆白牆上古畫、古詩保存十分完整,房內木樑、木柱上方全是精緻的木雕,木雕動物栩栩如生龍飛鳳舞,若仔細看,甚至可見菜葉上停有小蟲。木雕窗戶方格子細如篩洞,手指不入,雕刻之精細之高超,讓人驚嘆不已。

相關視頻

河陽古民居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