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豚——也值那一死(郝秀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豚——也值那一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河豚——也值那一死》中國當代作家郝秀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河豚——也值那一死

應東方散文雜誌社的邀請,第一次來揚中參加筆會。此前,因為閱讀過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我知道有揚州,對揚中這個地名還是第一次聽說。從網上搜索了一下,得知揚中原來是長江下游的江心島,是長江懷抱中嬌養出來的一座美麗小城。東晉以前這裡還是一片茫茫大海,清代末年,沙洲逐漸相連,荒野孤島才有了人家,從此雞鳴狗吠,男耕女織,成為揚子江中的一塊福地。

動身之前,從網上購買車票,遺憾的是,揚中至今還不通火車,什麼年代了,就是一座很普通的城市,就算沒有高鐵、動車、飛機,也該有普快火車吧,但到揚中的火車票只能買到鎮江或者揚州,然後再坐汽車。不通火車的地方,首先給我的印象是交通閉塞,一個交通閉塞的地方,究竟有什麼東西值得全國各地的文人墨客遠道而來呢?我已經對揚中沒有太多的興趣,只把這次筆會放在了我遊覽南京和蘇州之後的行程中。

幾日的南京蘇州游,雖然遊興未盡,但筆會即將召開,我和牛瑞萍不得不返程揚中。從蘇州起程路途不算遠,汽車載着兩顆不安分的心,沿着柏油路一路狂奔,憑窗外望,一眼望不盡的碧綠,黃燦燦的油菜花,紅艷艷的海棠花,雪白雪白的梨花,濃郁蔥蔥的樹木小草,把南方的春天點綴的溫馨恬靜,充滿浪漫色彩和氣息。汽車晃蕩了不到三個小時就到了揚中。

揚中沒有霧霾,揚中的天很藍,太陽很亮,空氣很清新,氣溫略顯潮濕陰冷。穿了從北方帶來的羊毛衫,還感覺有點絲絲涼意。沐過南國無染的陽光,我和牛瑞萍結伴走出車站。幾個三輪車夫一擁而上,爭搶着要拉我們走。一問車錢,便宜的令人吃驚。五塊錢啊,這在全國來說也是最便宜的價位了。我倆最終選擇了一位女人開的三輪車。出門在外,尤其是到了一個陌生地方,坐女人的車還是比較安全。這女人車技嫻熟,車子不緊不慢穿過行人稀疏的長街。一路上,我問她揚中有什麼精緻和古蹟,她說有一個公園,一個寺廟,這話,擊碎了我對揚中的嚮往和最初的好奇,怎麼選擇了這樣一個地方開筆會呢。

晚上,贛州來的鈡樂耕邀請我們出去吃飯。他說,順便出去看看揚中的夜景。我們一行四人行走在揚中街頭。揚中的夜晚,聽不到人聲鼎沸的喧囂,看不到車水馬龍的繁華,街燈閃閃,翠柳依依,月明星朗,清風拂面,這份祥和安逸,在樓房林立的北京永遠也感受不到,是田園小城還是小城田園?鈡樂耕說,在網上查了一下,揚中有個園博園濕地公園,這大概是揚中唯一的精緻。黃蓉說,還有河豚,現在正是揚中的河豚節啊,初聽這個名詞,我以為河豚和海豚是相似的魚類呢,但三天的會議結束後,我才知道,河豚和海豚大相庭徑,完全是不同的兩種魚類。

河豚魚,又稱「雞泡魚」,是劇毒之魚,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關於河豚,有許多故事,家裡來了客人,家人是不讓客人吃河豚的,即使家人上了河豚,客人想吃,必須給主人放錢,證明這河豚是自己自願想吃,掏錢買下的。

在飯店,廚師把河豚端上桌,首先自己夾一塊河豚肉吃下去,二十分鐘後,廚師再出來,大家才動筷子吃河豚,證明這盆河豚沒有毒,廚師沒有被毒死。大家可以放心去品嘗。

河豚的毒素可讓人變殭屍,也許這只是一個傳說,但被河豚毒死的人應該是有的,否則,人們怎樣會把河豚說的那麼神乎其神?怎麼總是有人想冒死去吃這個怪物?怎麼還值得為它一死?不解其中奧秘。所以,我自然也對這個小怪物產生了興趣。幾百年前,據說蘇東坡喜歡吃河豚,「也值那一死」是東坡對河豚的評價。其實,細細琢磨:「也值那一死」這句話,似乎有點調侃的味道,假如他真的中毒了,我想就是喝大糞湯,也巴不得求得一活命。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他寫下的這句話,也成了揚中人炫耀的資本,蘇軾都不怕死,你們為何不來冒死吃一回河豚呢?因此,近代的政客名士均視河豚為宴席珍品。河豚真的有那麼好吃嗎?河豚究竟具有哪些魅力,能吸引許多美食家不遠萬里來這座小城,難道僅僅是為了品嘗一口河豚的美味嗎?

每年的三月至五月是河豚魚產卵季節,也是河豚毒性最強的時候,而揚中的河豚節偏偏選擇了這個季節。那就是向天下人宣告,來吧,吃河豚吧,揚中的河豚獨一無二,揚中的河豚全天下第一。於是,想充當好漢的來了,想滿足食慾的來了,想品嘗天下美味的來了,想以河豚這小怪物舞文弄筆的各路文人大神來了,隨着人滿為患的食客者,河豚值錢了,供不應求了。大腕們酒足飯飽之後,開始吟詩作賦,盡寫河豚美味,古有蘇東坡,今有從維熙,什麼「揚中城裡有揚中,河豚島外無河豚,」;「欲把河豚比西子」;「饕餮之後,我成了一條好漢。」看着這樣的大話,我都感覺好笑,吃一回河豚就成了一條好漢嗎?再說,旅遊者吃河豚,也沒有聽說吃死幾個,這種說法,未免有點自欺欺人,「拚死吃河豚,」也僅僅是一個典故而已。聰明的揚中人就是利用這個典故,硬把這個可憐的小怪物綁架到餐桌。其實,真正有毒的河豚,恐怕現在也打撈不了幾條。

[1]

作者簡介

郝秀琴,七十年代生於內蒙呼倫貝爾盟,現北京市中學教師。崇尚自然,愛好讀書、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