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濱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名稱

圖片來自上海檔案館
地址    上海市虹口區北蘇州路400號

竣工日   1935年

河濱大樓,即河濱公寓,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北蘇州路400號,1931年開工建設,1935年落成,因臨上海蘇州河而得名。原為沙遜洋行產業,現除部分樓層外,均為居民用房。1994年2月15日,河濱大樓被上海市政府確定為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河濱大樓位於(河濱大樓)。新沙遜洋行投資,公和洋行設計,新申營造廠建造,1935年竣工。,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鋼混結構八層(現11層),坐北朝南,現代派風格。依據不規則地形,平面作連續「∽」形布置,不僅與沙遜洋行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決了大樓地處一塊東寬西窄的狹窄地帶,設計中較難處理的通風采光問題。沿河立面通過內陽台與開小窗的牆面形成虛實對比。

中間拐角處頂端建八角形塔樓。牆身採用大塊防火海綿磚。地下室有長15.5米、寬9米、深2.1米的溫水游泳池。樓前有約150平方米綠地。 大樓為上海單體建築總面積最大的公寓住宅樓(時稱亞洲第一公寓),其「∽」平面形設計絕無僅有,建築四面臨馬路,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早期主要為英美人以及西班牙人租用,1945年後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美國電影協會、雷電華影片公司、聯美影片公司等影業機構,均租用該公寓設立機構。今大門口尚留有「E.D.」(新沙遜洋行 Elias David Sassoon 的縮寫)字樣。由於大樓的猶太背景,1938年,上海猶太難民接待站設此。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河濱公寓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歷史

河濱大樓位於河南路橋北堍東側,最初該地區為寶順洋行買辦徐潤擁有。1883年,適逢中法戰爭爆發,期間作為中國稅收重地的上海銀根極為緊缺。而徐潤也因此陷入資金周轉的問題,為此其向香港火燭有限公司借銀20萬兩。但事後,徐潤卻無力償付所有本利和,在此情況下,徐潤掛牌95000兩白銀,出售蘇州河北的二十八畝土地,沙遜洋行出資購入。此後,沙遜洋行在此興建新式居民區寶康里,直至1931年[1]

1931年,沙遜洋行拆除原有居民區,興建公寓式樓宇。聘請公和洋行設計、新中營造廠建造,歷時4年完成。建成之初,該公寓主要面向英美等西歐僑民出租。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僑民成為主要承租對象。1945年,抗戰勝利後,一些美國影業機構進入上海,租賃河濱大樓的部分房屋作為駐滬機構,包括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美國電影協會等著名機構[2]。1949年以後,河濱大樓底層曾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租用作為門診部使用,後遷出。目前其底層和二層臨河的部分房屋為上海電信的旗下相關企業使用。

建築式樣及布局

河濱大樓占地約7000平米,呈S型,是上海建築面積最大的一座美國公寓式大樓,為現代實用主義風格。牆體採用大塊防火石棉磚,房間內部敷設硬木細條拼花地板[3]。大樓原高八層,1978年後,部分位置增築至11層,內部共有高級套房282套,辦公用房126間,頂部配有長15.5米,寬9米,深2.1米的露天泳池。整幢大樓共設有11個出入口,配有9部電梯,7處樓梯,另外還具有完善的獨立供暖系統和獨立衛浴設備。

視頻

上海故事 - 322 河濱大樓往事(上)

參考文獻

  1. 河濱大樓(河濱公寓). 虹房網. [201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1) (中文). 
  2. 河濱公寓. 虹口文博網. [201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 
  3. 上海建築施工志>>工程篇>>第二章住宅建築>>第三節公寓. 2001-03-11 [2011-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