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亦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亦珍(1900年-1993年),本名禕,字亦珍,江蘇高郵人,教育家。他是中國現代超常教育的先驅者。由於本名「禕」經常被人誤讀「偉」,所以常常自稱「亦珍」,以致不少人以為他是女性。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於工藝專修科;次年轉入香港大學,主修心理學、教育學,1922年畢業。畢業後在集美師範學校任教,繼而到暨南中學主持校務,到上海大學英文系、上海立達學校任教,之後擔任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師範科主任、教務主任。1933年赴美國入密西根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1936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歸國,後執教於國立中山大學,不久接掌江蘇省立鎮江中學。

簡介

沈亦珍(1900—1993) 原名沈禧。著名教育家。1900年生於江蘇省高郵市。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工科,次年轉入香港大學,主修心理學、教育學,1922年畢業。畢業後在集美師範學校任教,繼而到暨南中學主持校務,到上海大學英文系及上海立達學園任教,之後擔任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師範科主任、教務主任。 1933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教育學院深造,獲碩士學位後又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1936年獲博士學位,是中國學生獲得此一學位之第一人。同年歸國後執教於國立中山大學,不久接掌江蘇省立鎮江中學。

抗日戰爭爆發後,沈亦珍先在復旦大學文學院任教授,後赴甘肅省襄助教育廳長辦理全省教育,三年期滿後轉任西北師範學院外文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之後回母校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擔任教授,主講教育及哲學、教育原理等課程。抗戰勝利後,沈亦珍返江蘇省立上海中學任校長。

1949年後先後任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嗣後到台灣教育部任普通教育司司長,四年間完成修訂了小學、中學及職校的課程標準;編印海外華僑教科書;指定中、小學進行實驗研究工作等。他還曾主持在台灣的美國在華教育基金會工作。

1962年,沈亦珍應聘赴香港擔任蘇浙公學校長,在任長達18年。在此期間參加創辦了香港中文大學的新亞書院、新亞中學、新亞研究所,並出任校董、校長等職。 1981年他又受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力邀,接任調景嶺中學的董事長兼職監。沈亦珍退休後又受聘為香港中國文化協會主任委員,致力於中西文化交流及團結僑胞等工作,並設立各種獎學金;拓展中山圖書館等業務,以發揚中華文化。

作品

《教育心理學》

《中國聰穎兒童教育》

《美國教育》

《社會中心教育》

《現代歐美中等教育》

《教育論叢》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