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汾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汾西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臨汾市北部。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汾西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始建縣於北齊。傅夢臣位及元朝中書左丞,侯七乘官拜清代吏部觀政。近現代湧現出與彭湃一同就義的邢士貞[1]、與習仲勛並肩作戰的李妙齋等共產黨早期優秀領導人。  

截至2018年,汾西縣下轄5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社區管理委員會 。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常住人口為15.015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888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7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36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226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598元。

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汾西縣退出貧困縣。

位置境域

汾西縣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東鄰汾河與霍州相望。介於北緯36°25′—36°48′,東經111°12′—111°41′之間,東西長約41千米,南北寬約39千米,國土面積880平方千米。

風景名勝

姑射山風景區

南、北仙洞,是姑射名勝的精華所在。北仙洞建在東側山腰,亦名佛興寺,由50多間廟宇和30多眼窯洞組成,主建築大雄寶殿建于山崖半腰,臥於凹中。這裡群峰匯聚,三面朝山一面朝陽,四季景色變化多端;南仙洞位於西側崖間,依山勢錯落,是一處佛道共存的福地洞天,由70多間房屋、40多眼窯洞組成,明清時期形成西有祖師殿、東為韋陀殿、北為觀音閣的建築格式。

師家溝古建築群

師家溝古建築群位於汾西縣城5千米處,清代窯洞民居群興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傳是由師家四兄弟做官發達後始建,兩百多年間,歷經幾代精心修築擴張,形成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綜合體[2]。建築風格具有典型的北方與山西的民居特色,分為主體和附屬建築兩部分。從始祖師文炳定居師家溝開始,經近百年的艱苦創業到第三代師法澤才逐漸發展壯大。  

汾西觀音閣

原名「興源寺」,位於汾西縣城北10千米的李安莊村,始建於唐代,現存均為明清建築。觀音閣依山勢而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各有傳奇。前院正面「寶閣」,正塑觀音,端坐蓮台。結構嚴謹、古樸、渾厚,造形美觀,玲瓏別致。中院磚窯3孔,兩窯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窯龍泉水順石灰岩層流出,清澈甘甜。後院為四合院落,樓上雕有「靈泉寶閣」四字,檐下磚雕「神洞」門額。「神洞」石灰岩自然生成,天地平廣,高丈余,深無測,洞內風聲呼呼作響,神話傳說是通往五台山的隧道。

汾西真武祠

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改稱青山龍王廟,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稱青山廟,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645年)創建真武祠,改稱真人廟,現存主體建築結構為元明清建築。廟依山而建,中軸線建有南門戲台、看亭、韋馱殿、真武殿、文殿、銅殿、玉皇樓,文殿兩側建有庫房院、禪院。廟內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記事碑70餘通。

視頻

汾西 相關視頻

航拍最美汾西
姑射山真武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