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西老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西老表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西老表,老表,也寫作「佬表」,帶有一定的親昵性。江西老表也成為外省人對江西人的一種較親切的稱呼。此外,有些明清以來至近代江西向外省的移民,也保持了「老表」的稱謂,如湖南、閩北、皖西南等地,有關「江西老表」的由來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湖南人認為自己祖上與江西人祖上是表親戚關係,因此就稱江西人為「江西老表」。 還有一種說法是贛地的先人們很相信風水,另外在遷移的途中也便於掌握方向,老是愛帶着一個表(古時的羅盤),因此外省人稱江西人為「老表」。[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江西老表 【拼音】:jiāng xī lǎo biǎo 【英文】:Kiangsian People 【IPA國際注音】:kong si lau piau / kong si lou piau 【贛語拼音】:gong22 si22 lau44 biau44 / gong22 si22 lou44 biau44 (22為陰平,44為上聲)

來歷

江西人對「老表」的青睞由來已久,最早的說法恐怕要追溯到圖騰時代。據考,「表」在舊時多指木,如《宣公十二年》:「明日,以表示之,皆重獲在木下。」杜註:「表,所指木。」而清江吳城遺址發掘清理出商代紅土祭壇「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柱洞上百個,多成行排列或間有錯疊。」這顯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展延區東夷族群原始崇拜物教圖騰表柱信仰。在商中期到戰國末「老表」就有文字記載。於是便有說法說「老表」本是圖騰表柱的土俗語,是圖騰印象在江西族群中的記憶殘留。 民間的說法則更有多種說法: 1、元末明初之際,湖南湘東許多地區因戰亂而一片荒蕪,大批江西人遷入湖南。後來在明清之際又有大批江西人遷入,甚至有些地方十戶之八九來自江西。而這些遷入湖南的江西人後代回到江西祭掃祖陵時,喜以老表稱呼當地的江西族人,意為表兄堂親。此即江西填湖廣的相關傳說,也是關於老表一詞起源最為流行的說法。 2、相傳元末時期,朱元璋未當皇帝時在江西遇難獲救,為了報答當年江西人的恩情,曾許諾若得天下,江西人如遇事可以老表名義直接找他。 3、源於贛南客家地區,從粵東遷來的廣東人稱當地人為「老表」(因為兩地人同是客家人),後來流傳到江西全境,成為「老鄉」的別稱。 4、江西自古盛行道教和風水之術,附近省份的人看風水喜歡請江西的風水先生,作為風水術士,錶盤是必帶之物,外省人便以老表稱呼這些江西風水師。久而久之,也就用來稱呼所有江西人。 5、江西原多以姓命名的村莊,如:「王家村、李家村、張家堡等」村中男丁多為一個姓氏一個宗族,村中建有宗親祠堂,而女性有不遠嫁的習俗,導致鄰村遠房表兄弟姐妹較多,外地人戲稱:「江西老表」意思是關係較為複雜越理越親。

字典釋義

①表兄弟。 ②〈方〉對年齡相近的、不相識的男子的客氣稱呼。 補充:雲南當地的稱呼 表示被稱呼人比較土 含有貶義 同時也作為好友間的親暱稱呼

相關信息

江西填湖廣與老表 另一種說法也關乎遷徙,卻不是遷入江西,而是遷出江西,「老表」則是周邊省份賦予江西始祖的暱稱。歷史原因恐怕在於江西納入全國政治版圖不算很早,秦代以後廣州福建等省劃入,地理位置才逐漸顯露,但仍以農業為主,因人口過早飽和,江西人大都為稼穡耕墾奔走四方,多在窮鄉僻壤之間。福建人覺得只有他們才能叫江西人「老表」;廣東人也認為自己和江西人有着姑表親緣;湖北則有傳說,是當年湖北人曾被殺戮一空,後來是靠着江西的三兄弟遷徙過來,才得以傳承,至今仍有地方存有紀念這三兄弟的祠堂;更多的還得數湖南人,在鄒華亨先生的《湖南家譜簡》中這樣陳述道:「遷湘始祖多來自江西。現所見湖南家譜中,在縷述世系源流時,有60 %以上的家譜都稱始遷祖在宋元明之際來自江西,特別是元末明初從江西吉安府泰和、廬陵、吉水,南昌府的豐城、南昌諸縣。……元末明初的連年的戰禍和兵燹。 老一輩革命家與老表 馳名中外的陳毅元帥,當初在贛粵邊區堅持游擊戰爭時,同樣與贛南老表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結下了沒齒難忘的深情厚誼。全國勝利後,陳毅當上了元帥、副總理,當年和他在贛粵山區風餐野露、同床共眠的游擊隊員朱贊珍進京拜訪陳老總。電話打進去工作人員不明來者身份不予通報。朱贊珍的犟脾氣來了,怒髮衝冠地大喊:「豈有此理!就說我是信豐的朱老表!」陳毅一聽,趕緊吩咐秘書派專車迎接。兩人相見,朱贊珍熱淚盈眶,抬手捶陳毅一拳,親昵道:「崽古頭(方言,稱呼口頭語,平輩叫崽古頭,對下輩叫崽得恁),我還以為你忘了我們作田老表呢!」陳毅抱着他的肩膀說:「哪裡哪裡,苟富貴,毋相忘。老表同志哥,你瞧我陳毅是那號角色嗎?贛南老表與我陳毅情同手足,恩勝父母,我豈敢忘懷!」60年代初,時任江西省委副書記的劉俊秀進京匯報工作,周總理向毛主席介紹道:「這位就是江西老表劉俊秀。」毛澤東呵呵笑道:「稀客稀客!呵,江西老表出了名哩。」 江西人喜歡自詡「老表」,外鄉人也以「老表」表達他們對江西人的親熱和歡迎。也正因此,江西人對表親自然而然地懷着一種潛意識的眷戀情感,尤其表至今對舅舅的尊重程度上,更是外地人無法比擬的。

歷史傳說

朱元璋與老表

落難

元末(十三世紀中葉),蒙古封建統治者為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維護其元朝特權,頑固推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而這種暴政的產物,卻是反元鬥爭的各種起義。農民起義首領朱元璋,為了爭奪天下,與占據漢口號稱漢王的號一位起義軍首領陳友諒,在江西鄱陽湖大戰了18年。陳友諒出身漁民,兄弟眾多,兵將驍勇,武藝高強,水上善戰。據《餘干縣誌》記載:公元1363年,陳友諒出動巨艦數十艘,水兵60萬進圍洪都(今南昌),在這次戰鬥中,陳軍驍將張定邊把朱元璋幾乎打得全軍覆沒。朱元璋帶着殘兵敗將,慌不擇路,鑽進港漢逃命。

獲救

浩瀚鄱陽湖八百里,天連水,水連天,朱元璋走投無路,仰天長嘆曰:落此地步,豈非天絕我也!一連數天,他們挨餓受凍,沐雨櫛風盲目地漂流着,退避着,終於靠近一塊半島陸地。經打聽,此處名叫康郎山,屬餘干縣地。村民們發現湖上漂來幾條船,上前盤問,原來他們就是打過「掃除群寇,解除人民痛苦;實行仁義,不要貪圖財貨」旗子的朱元璋大軍。大夥把他們救上岸來,安頓他們治療養病,各家各戶送來了糧食、豬肉、蔬菜,像親人一樣關照他們。朱元璋身中數箭,傷勢很重,村民們把他藏在一個山洞中,請來郎中,每天給他抽箭治毒、敷藥餵飯,使朱元璋很受感動。朱元璋問他們姓什麼,村民們說,我們全村都姓陳。朱元璋高興極了,我鳳陽老家的娘舅也姓陳,說不定五百年前你們還是一家呢。如此說來,我和你們還是姑表兄弟嘍!自此以後雙方都親切地稱呼對方為「老表」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和鄉親們的照料,朱元璋得以康復。他以此為據點,收容舊部,招兵買馬,屯墾湖田洲地,幫助村民發展生產,增加部隊給養。兩年多之後,朱元璋重整軍威,20萬水師在康郎山列陣而呼,在當地老百姓的支持下,朱元璋把大批漁船紮上蘆葦草人,內藏燃油火藥,乘東風火攻陳營,一場歷時35天的水上大戰,陳友諒被流矢射中頭顱斃命,這一仗為朱元璋轉變局勢,既而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報恩

朱元璋對康郎山人的支持與幫助感激涕零,離村時,他向父老鄉親表示說:我朱元璋如果得了天下,你們有什麼事只管來找我,只要說一聲是江西來的老表就行,我一定要報答你們的恩情。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即位,萬人簇擁,三呼萬歲,登上了明朝開國皇帝的寶座。越數年,恰逢江西水旱接踵,災害不斷,老百姓掙扎在饑寒交迫之中。地方衙門貪官還要向老百姓徵收田賦捐稅,斂收財貨,老百姓苦不堪言。此時,有人忽然想起了當今皇上朱元璋離村時說過的話,也許他真能開開天恩,於是,村里選了三個有膽有識的人去找他。 三個村民水陸並進,日夜兼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南京。鄉下人進京,哪知皇宮大院的森嚴,左求情,右磕頭,送禮塞腰包也總是見不到皇帝。他們出於無奈,只得冒死來到皇宮前打鐘撞鼓。鐘鼓驚動了皇帝,他問道:「何人大膽驚駕?」太監唯唯回報:「三個江西來的百姓,說是聖上的老表,口口聲聲要求見駕。」朱元璋一聽,忽然想起當年康郎山落魄的情景,大手一楊:快開中門,大禮相迎。朱元璋御駕接見江西來的「老表」,問明緣由,好言相慰,好酒相待,當即下旨,拔出大批銀錢糧草賑濟江西災民,康郎山則永遠免交糧賦稅收,傳諭各州、府、縣。 從此,「江西老表」就在全國各地傳開了。

各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也關乎遷徙,卻不是遷入江西,而是遷出江西,「老表」則是周邊省份賦予江西始祖的暱稱。歷史原因恐怕在於江西納入全國政治版圖不算很早,秦代以後廣州福建等省劃入,地理位置才逐漸顯露,但仍以農業為主,因人口過早飽和,江西人大都為稼穡耕墾奔走四方,多在窮鄉僻壤之間。福建人覺得只有他們才能叫江西人「老表」;廣東人也認為自己和江西人有着姑表親緣;更多的還得數湖南人,在鄒華亨先生的《湖南家譜簡》中這樣陳述道:「遷湘始祖多來自江西。現所見湖南家譜中,在縷述世系源流時,有60 %以上的家譜都稱始遷祖在宋元明之際來自江西,特別是元末明初從江西吉安府泰和、廬陵、吉水,南昌府的豐城、南昌諸縣。元末明初的連年的戰禍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區田園荒蕪,廬舍成為廢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隨後,蘇、浙、皖、閩、贛人,特別是江西人大批湧進湖南……民謠便傳出『江西填湖廣』的說法。湖南人一講江西人,多稱江西老表,筆者茫然不知何意,鑑於湖南人的祖先多來自江西的歷史淵源,姑妄釋之:表,有表親之意,指父親姊妹和母親兄弟姊妹所生的孩子都稱表親;老,祖宗之謂也。『老表』即祖宗的表親,『江西老表』,指江西、湖南兩省人的祖宗存在表親關係,是湖南人對江西人的一種暱稱。

考古解釋

江右鄉黨諢號「老表」,名播海內。其得名緣起則似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筆者爰就「老表」的原始含義與引申義、假借義,又神號而巫號而道號而江右鄉黨不無譏貶之諢號等演變過程,略作爬梳董理和考證,以求正于海內學人。 老表與圖騰柱 《周禮·肆師》:「祭之日表?盛。」註:「故書表為剽。剽、表皆謂徽識。」《淮南子·主術》:「舜立誹謗之木。」註:「表木。」又西晉《古今注》卷下:「堯立誹謗之木。今之華表木或謂之表木。」皆三代以遠氏族社會圖騰崇拜物化標誌。19世紀〔英〕海頓考察南洋土著村莊常見「許多簇代表神祇的雕柱……雕刻塗繪的神像柱時時受供奉為雞血淋灑。」1992年清江吳城遺址出土商代祭壇「分布着大小柱洞上百個,多成行排列或間有錯疊」,當即商代原始圖騰祭壇「許多簇代表神祇的雕柱」遺蹟,距今已三千餘年,堪稱江右「老表」諢號之祖。 老表與墓表 東晉《搜神記》卷18:「晉惠帝時張華為司空。時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積年能變幻,乃變作一書生欲詣張公。墓前華表曰:出必喪子千歲之質,亦當深誤老表。狐不從,乃持判謁華。時豐城令雷煥……曰: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則形立見。千年神木,何由可得?華曰:世傳燕昭王墓前華表木已經千年。乃遣人伐華表,其木血流。將木歸,燃之以照,書生乃一斑狐。」此為「老表」諢號之嚆矢。但燕昭王去晉惠帝逆向時距僅500年,與墓前華表「千年」不符。考《商君書》:「郭偃」,《戰國策》作「郭燕」。偃、燕,雙聲疊韻字。其「燕昭王」必「徐偃王」傳訛。江右腹地自清光緒年間至今不斷出土「雁君之孫徐令尹」等徐偃(雁)王銘徐器,為確定徐夷圖騰「老表」神柱原生地提供了準確史地坐標。「老表」諢號漢晉間已流布以吳城為中心的江淮江南圖騰表柱崇拜巫俗文化圈。 老表與巫號 《三國志·吳主傳》:「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初臨海羅陽縣有神自稱王表周旋民間。是月遣中書郎李崇迎表……皇后潘氏薨,表亡去。」王表潘後立則入宮,潘後卒則亡去。潘、王關係為破譯「神自稱王表」史謎之鑰。《三國志·吳妃嬪傳》:「吳主權潘夫人……孫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譚紹為騎都尉,授兵。亮廢,紹與家屬送本郡廬陵。」細檢史文:赤烏十三年潘氏子孫亮立為太子,當年擇譚紹為姊婿。次年五月潘立為後,當月即迎王表入宮。榮枯比附,必潘、譚腹心黨羽,與譚紹同為江右土籍。其自稱「王表」為漢晉江右習見巫俗。 《全唐文》卷883《袁州宜春縣重造紫微觀碑文》:「宜春縣紫微觀者,蓋有晉鄧表真人上升之地。」清《貴溪縣誌》卷10:「晉王表元康初煉丹山岩中……太和二年上升。世名其岩為王表岩。」西晉元康初(291)距東晉太和二年(367)約80年,道士王表煉丹服石豈能延壽百歲?必系同號衍襲,信非一人之事。又清《龍虎山志》:「漢王畏,趙升……居龍虎山煉大丹」,畏、升互審,「王長」必「王表」形近訛混。《三國志·劉表傳》:「劉表字景升。」名、字相襯,姑為旁證,凸示漢晉社會集體潛意識深層積澱着視「表」為飛升仙徑巫俗心理。漢晉江右道教發祥地三王表又袁州鄧表、廬陵「神自稱王表」互相發明,呈現奇特的巫俗文化「孤島」現象,暗示漢晉間江右活躍着一支「神自稱表」的古巫教團,「老表」神號已淪為巫道禁臠,完成了由物化的圖騰信仰「表柱」符號向半神半人巫道尊號的歷史性轉化,為進一步向羽流道號又江右鄉黨諢號過渡提供了契機。 老表與道士 唐《初學記》卷29引東晉《玄中記》:「千歲之狐為淫婦,百歲之狐為美女、道士。」漢晉巫道秘卷誣詆婦女為狐,淵源於先秦江淮江南巫教文化圈「表—狐」巫術觀念與原始群婚制殘俗鄉社野祠娼巫神女宗教性縱淫遺風。兩晉六朝鋪衍為大江南北土風民俗,又逐漸浸潤畸育成華夏民族本土文化心態史醜陋的陰暗層面。 北宋《園社錦語》:「表:婦人。用表:使女。水錶:娼妓……老表:道士。」北宋《集韻》:「婊字但云女子,不著良賤之別。」又明《名義考》卷5:「俗謂淫邪曰嫖。」史稱「兩漢傳記中,嫖字但言婦人淫邪,不關男子淫邪事。」字典韻集,保留了宋至明「老表」諢號與「表子」褻名令人齒冷的語源關係及語義流變軌跡。暖昧猥瑣的「水錶」與「道」貌岸然的「老表」語符,皆源自南方巫術文化圈已廢棄死亡的徐夷方俗方言同一語根,其語域由(漢晉)區域方言變為(下層)社會方言中醮壇道場及娛樂狎邪界行話。所謂庶人雌風,起乎窮巷,止乎僻壤,男「道」女娼,相嘲益彰,流為江右文化史殤。其原生態「表—狐」母題巫祠社戲漢晉間裂變為亞形態民俗巫風:或隨社戲滲入市井,孳乳為「水錶」切口隱語,或隨巫咒遁入道門,化為「老表」玄號秘符。一歧為二,流為丹青,鑄成華夏文明圈各區域文化板塊震盪、斷裂與整合、重塑史背景下古徐夷原始圖騰信仰的語言——文字符號系統托胎轉生著例。 老表與江右鄉黨 《淮南子·本經》:「法陰陽者抱表。」先秦徐夷圖騰表柱經漫長歷史發育轉型為漢晉江南原始道教巫符法器。明《列仙全傳》卷4:「許遜南昌人,吳赤烏二年生。」江右許真君「石柱……一名鐵柱宮」。巫祀得圖騰表柱信仰真傳,本圖騰「表」符演繹衍生的巫術神秘觀念在道觀玄門中之遺痕,亦唐宋市井褻辭、坊社錦語,又元明黃裱朱筆綠章青詞「老表:道士」秘號之張本。殆風移俗易,口耳無憑,遂湮滅成謎。《後漢書·欒巴傳》:「豫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資產以祈禱。」漢晉之際江右巫俗孔熾,史不勝舉。六朝邅遞,斯風未泯。南宋《癸辛雜識》續集「江西術者奇驗」,明《賢博編》「江西人能召鬼」,清《遜志堂雜鈔》戊集「朱書『江西人討木頭(表柱)錢,要緊要緊』系臂上,瘧鬼遠避」。唐宋迄明,江右道門鼎盛,宗派林立,呈貧瘠地區信巫重道傳統鄉土文化畸態發育典型的「溫床」效應,證繁不具。元《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宋理宗朝召三十六代天師赴京退潮……大德戊戌年禮請三十八代天師馳驛詣杭州建醮。」天師法駕頻出江右,道棍鄉痞群起效尤,江右巫道傳符海內,包治天下牛鬼蛇神。經巫焰道氛蒙誑煽惑,宋元明三代自天子公卿至愚夫蠢婦莫不虔信江右道宗。漢晉已嗜「表」名成癖的江右鄉黨被亦譏亦恭地諡以「老表」諢號,蓋源此宋明間巫道輸出污潮濁流。 縱觀江右文化史能量儲存—釋放周期性代謝運動,惟道教恃其土著傳統巫俗親和力優勢大面積滲透、侵蝕社會各階層,開面向佛門僧徒的隋唐禪宗與面向儒家士人的朱陸理學,又彌村漫井的漢唐贛派風水及宋元明肖公淫祠等地方性邊緣文化逆向輸出交叉影響華夏中樞文化格局之先河,創江右惰性文化體系內循環膨脹係數與外循環擴張指數最高值。江右道統藏污納垢,集先秦原始拜物教圖騰文化巫術意識與江淮江南民間信仰重巫精神之大成,綴為以分散、孤立、閉鎖的家庭——家族網絡為本位的農業—小手工業社會即自尊自足又自卑自虐的意識形態大百科全書。江右道流僕僕於途,越境四溢,多如過江之鯽,呈現宋元明衰竭、窒息、僵化的封建文化模式失重、失衡、失諧的自體調控機制退行性發展期的特殊社會歷史現象,賦予符號化的圖騰信仰「老表」內涵新的抽象與規定,完成原生形態的「老表:圖騰表柱」一次生形態的「老表:道士」—再生形態的「老表:江右鄉黨」複雜隱晦的符號轉換,輾轉步入其漫長、曲折、撲朔迷離的自我異化史歷程的最後驛站。 老表與「贛文化」 「老表」諢號發軔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江淮流域及其江南展延區古徐夷原始拜物教圖騰表柱信仰。吳城遺址密集的圖騰柱洞與天安門前孤獨的華表柱遙相呼應,頑強展示出華夏文明史輝煌的年輪。公元三世紀巫道語稱「老表」已形諸文字,距今約170年。漢晉之際,巫道大興,又詭托為道教真神飛升秘徑,江右巫徒嗜「表」成癖,欺世竊譽,道、俗競趨,嬗變成唐宋黃冠羽客通稱,男「道」女娼,穢名遠揚。明清以降,巫道之風漸隱而鄉土之氣更張,始「還俗」為道家祖庭江右鄉黨專擅諢號。其濫觴也早,其浩淼也遲,村言市語,無人考鏡,墜為江右文化史研究的經典盲區。 先秦時期「老表」崇信一度覆蓋江淮江南巫俗文化圈通境,又隨着「大徐」國族逐步南移,蛻化、萎縮、遺失於豫章邊鄙。「老表」諢號象徵了江右史前史全部失落、失詮的古典文明,高密度濃縮、凝聚了豫章先秦民族、民俗、宗教、語言、文化史的原始信息。勾玄燭隱,皆江右地緣、血緣雙重紐帶桎梏下單元縱向自我複製的宗法制圍屋意識與排他性鄉土觀念之根,居大儺、巫沙祭祀、天師道教、贛派風水、南禪、宋明理學、明清科舉、水神肖公巫祀、宗祠、譜牒、圍屋等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低活力超穩定文化模式諸消極負面文化遺存之首。堪稱江右文明進化史周期性返祖現象生理病理機制的活標本,江右文明史複式與簡式二元進化序列的活化石,江右地方文化史獲得性遺傳的古老「紋章」,先天性遺傳的原生「胎記」。 (作者:佚名 單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參考來源

  1. [1],搜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