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漢表所記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八。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目錄

原文

《漢書·功臣表》所記列侯功狀,有紀傳所軼者①。韓信擊魏,以②木罌缶度軍,表云:祝阿侯高邑以將軍屬淮陰,擊魏,罌度軍。《史記》作缻,蓋此計由邑所建③也。信謀④發兵襲呂后,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書變,告信欲反。晉灼注曰:「《楚漢春秋》,雲,謝公也。」表有滇陽侯樂說,《史記》作「欒說」,以淮陰舍人告反,侯,蓋非⑤謝公也。須昌侯趙衍從漢王起漢中,雍⑥軍塞渭上,上計⑦欲還,衍言從他道⑧,道通。中牟侯單右車,始,高祖微時⑨,有急⑩,給高祖馬,故得侯。邔侯黃極忠以群盜長為臨江將,已而為漢擊臨江王。祁侯繒賀從擊項籍,漢王敗走,賀擊楚迫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祁王。(《史記》作「侯」)顏師占曰:「謂之祁王,蓋嘉其功,故寵褒之,許以為王也。」他復有與傳小異者。《史記·張良傳》,項梁立韓王成,以良為韓申徒。徐廣云:「申徒即司徒,語音訛轉也。」而《漢表》,良以韓申都下韓。師古云:「韓申都即韓王信也,《楚漢春秋》作『信都』,古『信』『申』同字。」按良與韓王信了不相干,顏注誤矣。自「司徒」訛為「申徒」,自「申徒」為「申都」,自「申都」為「信都」,展轉相傳,古書豈復可以字義求也?韓信歸漢,為治粟都尉,表以為票客。師古曰:「與紀傳參錯不同,或者以其票疾而賓客禮之,故云票客也。」《史記》作「典客」,《索隱》以為「粟客」。

此外又有官名非史所載者。如:孔聚以執盾從;周灶以長鉟都尉;郭蒙以戶衛;宣虎以重將,重將者,主將領輜重也;耏跖以門尉;棘丘侯襄以執盾隊史;郭亭以塞路,塞路者,主遮塞要路以備敵寇也;丁禮以中涓騎;爰類以慎將,謂以謹慎為將也;許盎以駢鄰說衛,駢鄰者,二馬曰駢,謂並兩騎為軍翼也,說讀曰稅,稅衛者,軍行初舍止之時主為衛也;許瘛以趙右林將,林將者,將士林,猶言羽林之將也;清侯以弩將;留肹以客吏;馮解散以代大與,大與,主爵祿之官也,《史記》作「太尉」;靳疆以郎中騎千人之類。聊紀於此,以示讀史者雲。

注釋

①紀傳:記述的材料。軼:散失。

②以:認為。

③建:進獻,建議。

④謀:密謀。

⑤蓋非:應該不是。

⑥雍:通「擁」,擁擠。

⑦計:打算。

⑧從他道:從別的道路前進。

⑨微時:早年地位低賤的時候。

⑩有急:遇見緊急之事。

譯文

在《漢書·功臣表》中所記載的關於侯官的功績,有的材料紀傳給遺漏了。韓信攻打魏國的時候,用木頭和小口大肚、大口小肚的瓦器讓軍隊過河,表上這樣說:祝阿侯高邑,認為將軍屬於淮陰,攻打魏的時候,用瓦器讓軍隊過河。《史記》上罌字作缻,大概這條計策是由高邑所建議的。韓信打算出兵打呂后,有一位舍人,得罪過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但這個舍人的弟弟給皇后打報告,說韓信想謀反。晉灼注釋說:「《楚漢春秋》上指出,是謝公。」表上有關於滇陽侯樂說,《史記》上作「欒說」,因為淮陰舍人告發這件事,這裡說的侯,並不是指的謝公。須昌侯趙衍,隨從漢王起事於漢中軍隊擁塞在渭水之上,皇帝想退兵回去,趙衍說從別的道路前進,道路一定能通過。中牟侯單右車,開始的時候,高祖地位低微,遇到一件緊急事,把自己的馬給高祖劉邦騎,因為這個原因而得了侯爵。邔侯黃極忠乃是盜賊的頭目,後來成為臨江的大將,不久,又替漢朝進攻臨江王。祁侯繒賀跟着劉邦一塊打項羽,漢王劉邦敗走,繒賀用騎兵打楚王項羽,阻止項羽的軍隊前進。於是漢王劉邦提拔繒為祁王(《史記》上寫為「侯」)。顏師古說:「是指祁王,都是為他慶功嘉獎的意思,所以寵愛他,說他好,答應將來封他做個王一級的官職。」其他又有與傳中所記少有不同。《史記·張良傳》中說項梁起兵的時候,立韓王成,用張良為韓申徒。徐廣說:「申徒就是司徒,是語音訛傳造成的。」而《漢書·功臣表》上說張良為韓申都下韓。顏師古說:「韓申都就是韓王信,《楚漢春秋》上作『信都』,古時候『信』字和『申』字相同。」我認為:張良同韓信是不相干的,是顏師古注釋錯了。自「司徒」訛傳為「申徒」,自「申徒」傳為「申都」,自「申都」傳為「信都」,這樣多次輾轉相傳,古書難道是可用字義相考求的嗎?韓信後來歸到漢朝,任治粟都尉,《漢書·功臣表》認為是票客。顏師古認為:「這和紀傳說的有出入,或者是因為他驍勇善戰,行動敏捷,而被當做賓客對待,故說他為票客吧。」《史記》上作「典客」,《索隱》上認為是「粟客」。

除此之外,還有的官名,並不是史書所記載的。如:孔聚是執盾官;周灶是長鉟都尉官;郭蒙是戶衛官;宣虎是重要將領,重要將領就是主將,管理重要的東西;耏跖是個門尉官;棘丘侯襄是個執盾的史官;郭亭是個堵路官,所謂堵路主要是堵塞道路防止敵人入侵;丁禮是個中涓騎官;爰類以慎將,是說要謹慎小心做官;許盎是個駢鄰說衛官,駢鄰的意思,是說二馬為駢,指並賀兩騎為軍,「說」讀作「稅」,稅衛者,是說兵行初舍止之為的時候主為衛;許瘛為趙右林將官,林將指的就是將士林,猶如羽林的將領官;清侯是管弓箭官;留肹是個客吏;馮解散是個代大與官,大與就是管爵位俸祿的官,《史記》上作「太尉」;靳疆以郎中騎千人之類。聊記錄在這裡,以供讀史書的人做參考。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漢表所記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