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昭順二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昭順二帝》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三。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許,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然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太后臨朝,共圖殺害。帝陰知其謀,而與內外臣僚莫由親接,獨知中常侍鄭眾不事豪黨,遂與定議誅憲,時亦年十四,其剛決不下昭帝,但《范史》發明不出,故後世無稱焉。順帝時,梁商為大將軍輔政,商以小黃門曹節用事於中,遣於冀與交友,而宦官忌其寵,反欲害之。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等,與左右連謀,共譖商及中常侍曹騰、孟賁,雲欲議廢立,請收商等按罪。帝曰:「大將軍父子我所親,騰、賁我所愛,必無是,但汝曹共妒之耳。」逵等知言不用,遂出矯詔收縛騰、賁。帝震怒,收逵等殺之,此事尤與昭帝相類。霍光忠於國,而為子禹覆其宗,梁商忠於國,而為子冀覆其宗,又相似。但順帝復以政付冀,其明非昭帝比,故不為人所稱。

譯文

漢昭帝十四歲,能夠察知霍光的忠誠,知道燕王上書的虛假,殺桑弘羊、上官傑,後代說他英明。然而漢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太后垂簾聽政,共謀殺害皇帝。和帝暗中了解到他們的計劃,但和內外大臣不能接近,他知道中常侍鄭眾不巴結豪們奸黨,遂和鄭眾定計,殺掉竇憲,當時也是十四歲。剛烈決斷不比昭帝差。但范曄後漢書》沒指出這點,所以後代沒有人稱讚和帝。漢順帝時,梁商任大將軍輔佐政事,梁商因為小黃門曹節侍候皇帝,就派兒子梁冀和他交朋友,但太監們息妒他們得到皇帝恩寵,反而想害他們。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等,與皇帝左右的人共同策劃還蔑梁商及中常侍曹騰、孟賁,說他們想另立皇帝,要求逮捕梁商等治罪。順帝說:「大將軍父子是我所親近的,曹騰、孟賁是我喜歡的,決沒有這種事,只不過是你們忌妒他們罷了。」張逵等知道順帝不聽他們的話,遂假託皇帝詔命逮捕曹騰、孟賁。順帝大怒,把張逵等抓起來殺了。此事尤其與昭帝相似。霍光忠於國家,卻因為兒子霍禹的罪惡滅了族,梁商忠於國家,卻因為兒子梁冀的罪惡滅了族,這事又相似。但順帝又把政圈交託給梁冀,他的英明不能和昭帝相比,所以不被後人稱道。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漢昭順二帝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