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貞行》
原圖鏈接 [桃源圖 圖片來源]

作品名稱: 《永貞行》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韓愈

《永貞行》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詩。[1]

韓愈文章的特點之一是「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或「鯁言無所忌」,也就是敢於講話,而且敢講真話。這個特點是和他積極的政治態度分不開的。他的幾篇奏疏都是敢於揭發事實,敢說「群臣之所未言」的話。而且還表現於他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敢講違背舊說的話,甚至說了同自己別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話。有時也敢於突破社會上的流俗之見。[2]

韓愈文章的再一個特點是不僅真率大膽,而且慷慨激昂,憂憤甚廣。從韓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論及人材,便往往憤激不平,別具風概,而且還寫得自然隨便、如話家常。

目錄

詩詞正文

作品評價

這篇作品是韓愈歷來爭議最大的作品。

王應麟曰:"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陳陶》一詩不為之隱。昌黎善柳子厚,而《永貞行》一詩不為之諱。公議之不可掩也如是。"

李東陽曰:"韓、蘇詩雖俱出入規格,而蘇尤甚。蓋韓得意時,自不失唐時聲調,如《永貞行》固有杜意,而選者不之及,何也。楊士弘乃獨以韓與李、杜為三大家,不敢選,豈亦有所見耶?"

顧嗣立曰:"此詩前半言小人放逐之為快,後半言數君貶謫之可矜,蓋為劉、柳諸公也。"

陳祖范曰:"予讀韓退之《順宗實錄》及《永貞行》,觀劉、柳輩八司馬之冤,意退之之罪狀王、韋,實有私心,而其罪固不至此也。退之於伾、文、執誼有宿憾,於同官劉、柳有疑猜,進退禍福,彼此有不兩行之勢。而伾、文輩又連敗,於是奮起筆舌,詆斥無忌,雖其事之美者,反以為惡,而劉、柳諸人朋邪比周之名成矣。史家以成敗論人,又有韓公之言為質的,而不詳其言之過當,蓋有所自。予故表而出焉,非以劉、柳文章之士而回護之也。"

《唐宋詩醇》曰:"前幅天昏地暗,中間日出冰消,閱至後幅,又如淒風苦雨。文生於情,變幻如是。"

袁枚《隨筆》曰:"唐八司馬輔順宗,善政不可勝書,而史目為奸邪,昌黎《永貞行》亦詆訶之。獨範文正作論深為護惜,必有所見。"

譚獻曰:"《十七史商榷》於唐獨錶王叔文之忠,非過論也。予素不喜退之《永貞行》,可謂辯言亂政。"

程學恂曰:"直敘起,此詩史也。""視《順宗實錄》中所書,則劉、柳實與伾、文同黨濟惡矣。而公《赴江陵途中》詩云:'將疑斷還否',此詩'匪親豈其朋',皆多為原諒,不忍直斥之。蓋作史者朝廷之公義,作詩者朋友之私情也。二者不可偏廢。""公於二子,不惟不恨之,蓋深惜之,惜其為小人所誤也。然此難於明言,而情有不能自已,故託言之。蛇蠱毒物皆陰險之類,既懲於前,當戒於後,懇懇款款,敦厚之旨,友朋之誼,於斯極矣!""所敘蠻嶺之俗,與《赴江陵途中》詩似相同而不同者,此中有寄托在也。"

作者簡介

韓愈[3](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4]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5]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並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次年三月,葬於河陽。韓愈陵園(韓愈墓)位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6]

視頻

歷史那些事,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五)敢向皇帝說不

參考資料

  1. 《永貞行》 詩詞文句網
  2. 【家風家訓】韓愈力倡「腹有詩書」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發布時間;2018-07-15 11:00
  3. 《韓愈機簡介》 古詩文網
  4. 韓愈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14 22:06
  5. 品讀 韓愈·《師說》 騰訊視頻;2015年09月10日
  6.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陵園」景區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