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登采石磯太白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登采石磯太白樓》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的詩作。

作品欣賞

追憶1964年5月5日游采石磯感興

久慕燃犀渚,

來上青蓮樓。

日照長江如血,

千里豁明眸。

洲畔漁人布罶,

正是鰣魚時節,

我欲泛中流。

借問李夫子:

願否與同舟?

君打槳,

我操舵,

同放謳。

有興何須美酒,

何用月當頭?

《水調歌頭•游泳》,

暢好迎風誦去,

傳遍亞非歐。

宇宙紅旗展,

勝似大鵬游。

1968年2月14日

導讀

采石磯位於馬鞍市西南7公里處的翠螺山麓,壁立於長江東岸,磯懸峭壁,兀立江流。絕壁間矗立着樓閣亭台,石階、岩洞貫穿其間。李白曾寫詩描述:「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李白自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歲時出蜀遠遊,多次溯江而上,途經采石磯,多次駐足遊覽采石磯,留下大量壯美詩篇。他在62歲時終老於離采石磯20公里處的安徽當塗縣。後人為紀念李白,就在采石磯翠螺山麓修建起太白樓。郭沫若於1964年5月5日游采石磯。本詞寫於1968年,屬於追憶之作。整首詞大氣磅礴,豪情萬丈,想象無限。[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