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作品名稱: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創作年代: 金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趙秉文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金朝文學家、理學家趙秉文的詩。[1]

趙秉文在書法上與同時代的党懷英、王庭筠[2]、趙渢齊名,但趙秉文的書法早年卻是取法只比他長八歲的王庭筠。王庭筠是米芾的外甥,大約「近水樓台先得月」,書法學米芾,並很得形神,時人甚至譽王庭筠書法「不在米元章之下」。

元好問稱他"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以近體為之。至五言,則沉鬱頓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淵明"。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閒閒老人滏水文集》。[3]

詩詞正文

譯文及注釋

過去王雲鶴曾贈詩給我,意思是:告訴你這個高傲散漫的仙人閒閒居士,你因為既喜飲酒又愛吟詩而墮入了塵世。漫天黃塵遮蔽了來時的道路,你不到蓬萊仙山已五百年了。斯有個隱士玉山人對我說,你的前身是神仙赤城子。於是我寫了一首七絕回答他們,詩的意思是:玉龜山下的真仙人,說我是天台山上神仙的化身。準備騎着白鶴去折仙境的玉蓮花,待到將來再看滄海變桑田時揚起的塵埃。我的朋友禮部官員趙庭玉告訴我說,丹陽子說我是北宋文學家蘇舜欽的後身。說我是神仙赤城子,那真擔當不起,說是蘇舜欽再世還差不多,慚愧的是我的文章比他還差一點。因此,我寫了下面這首《水調歌頭》以寄意。

像當年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一樣,友人也稱我為「謫仙人」。我歷盡千劫依然塵緣未了,就落到了紅塵中。我原本想騎着大鯨返回仙界,又擔心神仙官府中的規矩會約束我,嫌我太過於率真。在夢中我幾度和群仙暢談,言笑晏晏。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雲起雲落,樂哉悠哉。不時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黑霓作墨,醉酒當書,狂放恣意。告訴那滄浪之水,可識得我閒閒居士,我要用你去洗淨那塵世間的骯髒,把清白還給人間,然後我再返回天台,在那裡披着頭髮騎着麒麟遨遊於仙界。

賞析

這是一首充溢着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遊仙詞。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壇佳話引發開來。「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賀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號四明狂客。「謫仙人」指唐李白,傳說賀知章初見李白文章,驚為天人所作,故稱之為「謫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來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謫仙人」來自比,語句雙帶,一舉兩得。「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意為因「俗緣未盡」,所以仙人謫落凡世,與首句相聯。「我欲騎鯨歸去」三句,典故頗多。「騎鯨人」仍指李白,傳說李白死後騎鯨歸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稱「海上騎鯨客」。「神仙官府」緣自唐顧況集《王源訣》:「下界功滿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樣要受管束,「嫌我醉時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謫去仙籍,反倒自在。「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是以「謫仙」身份,對還是仙人的人們談大徹大悟的感慨。上片圍繞「謫仙」層層展開,從古到仙,渾然一體。

下片承上片,進一步發揮詞人的豐富想象,「倚長松,聊拂石,坐看雲」區區九字,一幅地仙遊樂圖躍然約上,悠然自得,瀟散閒逸之態表現淋漓盡致。然「忽然」二字,急轉筆鋒,由靜至動,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當書,這時的詞人的興致更加高昂。「寄語」三句,化用古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閒閒居士」乃詞人自號,意思是用滄浪之水洗淨塵世間的骯髒與不平,還一個清白人間,抒了作者的高遠理想。「卻反天台去」意「返回天台作地仙」,「華發散麒麟」緣自韓愈《雜詩》「被發騎麒麟」,這更進一步道出了詞人意欲遠離塵囂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願望。

作者簡介

原圖鏈接[趙秉文圖片 圖片來源]

趙秉文[4](1159-1232)金朝文學家、理學家。字周巨,號「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進士第,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趙秉文生性好學,詩文書畫皆工,在當時頗有文名。其散文所表現的哲學思想,以周程理學為主,宣揚仁義道德性命之說。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善草書。

晚年稱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閒閒老人滏水文集》。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兼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正大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四。

視頻

康震解讀金代詩人趙秉文作品,談「草原之美」,來聽

.

趙秉文|風雨替花愁:官場釘子戶的人生態度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