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衡都尉二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衡都尉二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龔遂為渤海大守,宣帝召之,議曹王生願從,遂不忍逆。及引入宮,王生隨後呼曰:「天子即問君何以治渤海,宜曰: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遂受其言。上果問以治狀,遂對如王生言。天子悅其有讓,笑曰:「君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遂曰:「乃臣議曹教戒臣也。」上拜遂水衡都尉,以王生為丞。予謂遂之治郡,攻效著明,宣帝不以為賞,而顧悅其佞詞乎!宜其起王成、膠東之偽也。褚先生於《史記》中又載武帝時,召北海太守,有文學卒史王先生自請與太守俱。太守入宮,王先生曰:「天子即問君何以治北海令無盜賊,君對曰何哉?」守曰:「選擇賢材,各任之以其能,賞異等,罰不肖。」王先生曰:「是自譽自伐功,不可也。願君對言:『非臣之力,盡陛下神靈威武所變化也。』」太守如其言。武帝大笑曰:「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安所受之?」對曰:「受之文學卒史。」於是以太守為水衡都尉,王先生為丞。二事不應相類如此,疑即龔遂,而褚誤書也。

譯文

龔遂做渤海太守時,漢宣帝召見他,議曹王生希望跟他一起去,龔遂不忍心不同意。等帶進宮後,王生跟在後面大聲說:「天子如果問您怎樣治理渤海郡的,您應該說:『這都是靠聖明君主的恩德,不是靠小臣的能力。』」襲遂接受了他的建議。皇上果然問到治理的情狀,龔遂按王生的話回答了。皇上對他的謙讓感到欣悅,笑着說:『您從哪兒聽到謙謹自尊的人說的話而且引用它呢?」龔遂說:「那是我的議曹教使並勸戒我的。」皇上就授予龔遂水衡都尉,讓王生作為丞。我認為龔遂治理州郡,功績成效卓著顯明,漢宣帝不以此進行獎賞,卻反而對他的巧侈言詞感到欣悅!難怪這引起了王成和膠東王假報政績呢!褚少孫先生在補寫的《史記》 中又載錄了漢武帝時,武帝召見北海太守,有個文學卒史王先生請求和太守一起去,太守進宮時,王先生說:「皇上要是問您怎麼洽理北海使得沒有盜賊的,您怎麼回答呢?」太守說:「選擇優秀人才,根據他們的能力委任他們,獎賞特別出眾的,懲罰不正派的。」王先生說:「這就成了自我稱譽表功了,不能這樣。希望您回答說:『這不是靠我的能力,都是皇上的神德威武所造成的變化。' 」太守按他的話做了。漢武帝大笑,說道:『你從哪兒聽到謙謹有德的人說的話而引用它的,在什麼地方學到這些話的?」太守回答說:「從文學卒史那兒學到這些的。」於是讓太守當了水衡都尉,王先生當了丞。這兩件事不應該這樣相類似,我懷疑太守就是龔遂,而褚少孫寫錯了。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水衡都尉二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