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原圖鏈接來自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的圖片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河海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實驗室的前身是1989年批准、1993年建成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專業實驗室。2002年被批准成為水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4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依託河海大學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6月通過驗收。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優秀類實驗室[1]

目錄

研究領域

實驗室已成為我國在水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利工程領域開展創新性應用基礎研究、解決重大工程關鍵技術問題、培養高層次人才及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根據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面臨的國家目標和學科前沿問題,在充分研究本領域發展趨勢、結合實驗室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本實驗室確立了五大研究方向:

方向一:水資源演變機理和高效利用

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條件下的水資源演變響應機理,提出水資源合理配置與高效管理利用理論與方法。

方向二:水旱災害形成機理及防災減災

研究不同時空尺度水文循環演變規律及水旱災害形成機理,建立新一代流域水文模型及大氣—水文耦合模型。發展複雜防洪系統的實時洪水預報調度技術和方法及旱災預測系統。

方向三:水生態與水環境演變規律及保護

研究流域水生態與水環境演變的影響規律,突破湖泊內源污染控制的關鍵理論,建立水生態系統健康診斷標準以及評估體系,發展流域水資源保護理論,支撐水環境質量改善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國家目標實現。

方向四: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

研究河口海岸水動力學、泥沙運動和河槽演變機理及其生態環境[2]動力學,尤其是高強度人類活動背景下長江下游-河口河流系統的演變規律,創新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天文潮、風暴潮的不同尺度耦合作用機制,建立和完善高精度海岸風暴潮預警預報系統及災害評估體系。

方向五:水工程安全與新材料

研究水工結構現代設計理論、地震等災害引起的水工程病害機理與治理關鍵技術,建立高壩及壩基病害檢測和安全監控理論與方法。研發高性能、超耐久、低能耗與環境友好型的水工程新材料。

項目成果

實驗室集中了河海大學與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的優勢力量,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本評估期承擔科研項目134項,到款金額1.22億元,其中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6項、「863」計劃項目課題9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與重點項目2項、自然科學基金(含社科、青年基金)項目26項、攻關(科技支撐)項目課題11項,以及國家重大工程項目22項。發表論文39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9篇,Ei檢索論文123篇;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以上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篇與提名1篇。

視頻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