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利部水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試驗基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水利部水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試驗基地(以下簡稱「試驗基地」)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後官湖畔15C6地塊,占地面積約約104畝,南面緊鄰長江防洪大模型(隔博藝路),西面為消防訓練中心,西北面為武漢市四環線。

機構簡介

試驗基地是開展水工程生態學[1]、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生態學等重要領域基礎理論和關鍵應用技術研究的試驗示範平台,是水利部水工程生態效應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的支撐平台,也是水利行業水生態領域最為重要的科研和科普宣傳平台。

試驗基地分為西部「科研工作區」和東部「研究實驗區」,各個單體建築由分布其間的涉水試驗區串聯。目前已經建設完成三峽珍稀特有水生動物種質資源庫活體庫主庫馴養系統、河流沿岸帶棲息地模擬實驗設施和綜合實驗樓,規劃建設水生生物救護中心、水生生物資源基因庫、水工程生態效應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實驗室以及科技孵化中心。

試驗基地整個園區也是一個生態水利綜合試驗示範區,分布於園區的多處涉水試驗區連通形成內部循環,對實驗水體淨化、生物通道恢復、人工魚巢、生態護坡和海綿城市構建等先進技術進行示範,是水生態監測、保護與修復技術的展示窗口和名片。

1、三峽種質資源活體庫和遺傳資源保護庫

三峽珍稀特有水生動物種質資源庫活體庫主庫馴養系統建築面積3415m2,採用國際先進循環水處理工藝,由中華鱘馴養系統、恆溫馴養系統、苗種培育系統、親魚培育系統及其輔助系統等組成,利用生物過程調節水質、人工調控水溫及水流、紫外及臭氧[2]殺滅病原體,精確控制養殖水體的水質與水溫等關鍵參數,滿足馴養的長江珍稀特有水生動物關鍵生活史的環境需求。目前養殖有中華鱘、長江鱘、圓口銅魚等珍稀特有水生動物20餘種。

三峽工程影響水域重要水生生物遺傳資源保存庫包括水生生物標本庫、水生生物核酸庫、水生生物細胞庫和水生動物標本展示廳,項目於2020年正式啟動,重點針對受三峽工程影響顯着、物種生存狀況面臨嚴峻形勢的珍稀瀕危特有物種,從個體、組織、精子、細胞和核酸等角度,構建縱向的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體系。

2、河流沿岸帶棲息地模擬實驗設施

2018年開始建設,2020年建設完成,2021年通過竣工驗收,總投資2657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三個模擬實驗設施:河流沿岸帶水溫水質及生物覆蓋模擬實驗設施、河流沿岸帶聲光電氣模擬實驗設施、河流沿岸帶流速流態模擬實驗設施、實驗設施防護間2672.57m2。

項目建設促進了河流沿岸帶不同生境要素(聲、光、電、氣、流、水質等)對水生生物的定量影響以及重要水生生物對水文條件變化的響應的研究,為河流「替代生境」保護、過魚設施建設、生態流量保障及生態調度等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條件,為合理規劃岸線工程布局、優化工程生態設計、科學制定沿岸帶保護與修復措施等水利事業發展形成了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